蔡明介:宏达电像前年的联发科

图、文/今周刊

最近很多媒体来约访我,想写联发科反败为胜的故事。说联发科有多好、多成功,我觉得都还太早,最近我们的晶片卖得不错,但我都跟同事说,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还需要再努力。

宏文

其实,这两、三年来,联发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更不是什么很大的成功,我们只是把一些该做的事情做好而已。例如产品开发的进度,客户的需求与服务,以及time to market (产品上市的时程),这些都是经营企业本来就要做好的事情。我们把这些事情做得快一点,符合市场及客户的需要,如此而已。

外在环境竞争情况也确实是如此,IC设计业挑战依然很大,价格战没有停止的一天,联发科的毛利也不像以前那么高。挑战永远都在,经营者没有停下来的一天,只能心无旁骛地把事情做好。

比较现在与二○○九年,未来在手机产业的竞争,当然会更激烈,因为对手更大咖,产品的整合必须做得更好,深度要更扎实,不论是3G或4G,也都要想办法加快研发速度,把障碍与难题解决掉。

最近我看媒体对宏达电的报导,让我心戚戚焉,这让我想起两年多前,媒体也是这样报导联发科,把联发科讲得很惨。

当时媒体报导联发科的主管及员工大量跳槽流失,甚至手机事业部总经理徐志强、财务长喻铭铎等主管离开,也被大肆张扬,其实他们是完成阶段性任务;至于研发人员也是自然替换,情况并未如外传的凄惨。

我觉得,宏达电目前的状况,也没有大家讲的那么差,我有几次与宏达电执行长永明接触,对他们很多想法非常钦佩。hTC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品牌做得那么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很令人尊敬,我觉得大家应该给他们更多鼓励才对。

企业的营运都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很多都是细节;不论是人才、制度、管理、国际化与高阶主管训练等等,都要不断投入。联发科这两、三年在这些部分都下了一些工夫,已经慢慢可以看到一些成绩。但我觉得还不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再改进。

对于媒体曝光,我一直很认同《谁说大象不会跳舞》这本书的作者、IBM前执行长葛斯纳的想法,经营者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否则尽量少接受访问。因为主管应该把时间全心全意放在企业的经营上,我也希望媒体不用写联发科有多成功,因为,革命尚未成功,联发科离世界一流大厂还有一段差距,我们还需要很努力。联发科杀出红海台湾企业的三启示

二○○九年,联发科三度登上股王,但随即面临营收、获利、股价都往下走的瓶颈;显而易见,联发科面临了成功企业必然的宿命:盛极而衰。当时,「一代拳王」成了台股难以破解的诅咒,几乎没有人看好穷途末路的联发科可以再起。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在《十倍速时代》书中指出,「策略转折点(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出现之处,正是旧的经营环境消失,新的环境取而代之,你的企业有机会往新高点爬升,但若无法顺利通过转折点,企业便会在高峰之后往下滑落。」

根据统计,中国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岁,台湾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也不过十三年,就连全球五百大公司存活的时间都不超过四十年。那些没有通过葛洛夫「策略转折点」的公司,最终就是要陷入经营困境或淘汰。

但联发科到底还是扭转了外界看衰的无情眼光,从高峰到谷底,又从谷底再起,在面临关键的「策略转折点」时,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如何因应?他又能带给其他企业怎样的启示?启示一:快速因应市场变化○九年,联发科因为中国山寨机受到官方打压,市场急速萎缩,蔡明介当机立断,马上调整组织,往3G与中低阶智慧型手机发展,快速的因应市场变化。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着很大的随机性,各种要素往往变化莫测,难以捉摸。重要的是,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经营者该如何动烛先机先发制人,并以速度和弹性回应市场变化。

台大国际企业系教授李吉仁表示,很多经营者忽略外在市场变化,只从一般市调机构或新闻媒体,被动取得资讯;甚至等公司业绩下滑,才发现不对劲。事实上,最容易察觉市场变化的是公司业务部门。「企业应该建立机制,从最前端的业务,主动发现客户,甚至客户的客户,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建立搜集情资机制。」

李吉仁甚至建议,「直接到仓库去看,看商品库存增加或减少,对企业而言,提早洞悉市场变化,就多了因应的时间。」但他也坦言,很多经营者看到变化,但内心存在「改了会不会更糟」的疑问,「一般企业的可改变弹性不大,经营者很多事情看得到,做不到。」

就像IBM前执行长葛斯纳在《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一书写道:「大多数的人还沉浸在以前的光辉时代,他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竞争,以及什么是顾客需求,什么是现金流量,他们就像活在大大的保护伞之内,而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他们,外面残酷的世界已经将他们逼到了死角。」

IBM后来在葛斯纳改造之下,一个接近垂死边缘的企业,重新成为业界的霸主

发明第一台数位相机的柯达,就是未因应市场变化,今年初宣布破产,虽然一九九八年,柯达就深感传统胶卷业务萎缩之痛,但柯达的决策者们,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位业务,最后惨遭市场淘汰的命运。

发现市场变化,企业必须主动进行调整、改革或放弃原来的优势领导,「多数企业自我感觉良好,但经营者必须正视市场变化这个事实,察觉变化后,下一步就要找出是企业内在的问题,或结构性市场的变化。」李吉仁分析。…【全文请见今周刊821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

■【热门推荐】国内7成7上班族对人际关系采取「顺其自然」

►►►每周最新一期《今周刊》内容就在ETtoday新闻云杂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