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标签:游戏的种族设定与种族歧视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一山同学(特约撰稿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One Size Fits All——种族不同也要谈恋爱

魔兽》大电影的上映不仅让《魔兽世界》原作粉丝狂欢,也让不了解《魔兽世界》的观众们慢慢开始了解《魔兽世界》的世界观。在笔者的观影过程中,也在影院内听到了诸如“这个特别瘦的‘蓝精灵’是啥”、“这个长胡子的特别像《指环王》的矮人呢”、“这个人耳朵怎么那么长”的声音。《魔兽世界》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多种多样的种族——联盟有人类、矮人、侏儒、精灵、德莱尼人和狼人,而部落兽人、被遗忘者、巨魔、牛头人、血精灵和地精,还有可以进行阵营选择的熊猫人;此外还有维库人、野猪人、豺狼人、鱼人、食人魔、魔古族等等,世界观设定中的种族可以说五花八门。

无论是“剑与魔法”的世界观,抑或“龙与地下城”的体系下,还是“科幻题材——尤其是“太空歌剧”题材——种族总是绕不过的一环,甚至是作为游戏中重要的内容来呈现的。不少玩家对此已经觉得习以为常,游戏中出现多种多样的种族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在本文,笔者想要探讨一下,游戏中为什么要有种族,种族的设定又会引发什么问题?

种族源于游戏性的需要

可控角色的种族选择是整个“西方奇幻”RPG的“例行公事”。种族的选择上,一方面包含玩家的审美取向,或者是性格取向,一方面也是游戏性的考虑。

日式传统RPG中,突出的是故事的“连贯性”,《最终幻想》系列尤为突出,主角是固定的人物,这点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能选择的是主角的职业(很多游戏主角的职业也选择不了),和主角成长的轨迹。在西洋RPG中,突出的是故事的“选择性”,就是在玩家可以选择游戏主角的种族、职业,在游戏中可以进行剧情路线的选择,乃至影响最后的结局。

系列主角都是“人类”,唯一例外:幻兽与人类的混血儿——缇娜

以《龙腾世纪:审判》为例,玩家在初期可以选择四个种族——人类、精灵、矮人和奎因人,对应着对游戏性有细微影响的“种族天赋”。人类在游戏初始可以获得额外的能力点、精灵的远程防御力比其他种族提升25%、矮人的魔法防御力提升25%但不能选择法师、奎因人可以获得10%的物理防御加成。此外,这种也为玩家在初期设立了一个概念——游戏是需要抉择的,无论是游戏伊始种族能力的取舍,还是后续剧情路线的选择。Bioware在《龙腾世纪》中提供了让玩家选择的“推倒”对象,种族和性别随意,这也是Bioware被玩家戏称“Gayware”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质量效应》)。

你选择哪个种族?

《龙腾世纪》系列对于种族天赋的设定,仅仅停留在数值和职业的选择上,在“种族天赋”做得最为极致的还当属《魔兽世界》。《魔兽世界》的“种族天赋”不仅体现在游戏的数值中,也展现出来种族的性格,让不了解剧情的玩家,也能够通过“种族天赋”来了解种族的性格特点。比如地精的“时间就是金钱”、“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把地精唯利是图、炼金术狂魔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血精灵”的所有种族天赋中都带有“奥术”,可见这个种族对奥术的痴迷程度;侏儒的“逃命专家”和“心灵手巧”让这些“小玩意”变得栩栩如生;人类的“自利”和“外交”也让坐在电脑前的玩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然,像之前提到的,《魔兽世界》的种族天赋对游戏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魔兽世界》的老玩家们,特别是联盟玩家们,可曾记得被“亡灵意志支配的恐怖?

可曾记得被“亡灵的意志”支配的恐怖?

在笔者看来,目前作为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之一—MOBA,以某种程度来说,也是种族和职业进一步延伸的结果。

种族源于叙事需要

在电子游戏发展到今天,其作为“第九艺术”已经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游戏也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本,正是“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拓展。无论是奇幻文学,还是科幻文学,都是深受欧美乃至世界读者所喜爱的通俗文学题材。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种族更是作为这些文学题材固有的特征之一而存在的。

托尔金所著《指环王》,这一几乎奠定了所有现代西方奇幻文学的种族构成的经典小说,也奠定了相当多奇幻题材的游戏的种族构成。

在国内最知名的莫过于《魔兽世界》了——人类、兽人、精灵、矮人等等。当然,《魔兽世界》在原有的基础上也为各大种族赋予了更多的现实含义,即结合了传统奇幻世界的种族特征和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例如,精灵的建筑结合了东亚的建筑特征,比如日式的鸟居、日韩的传统建筑。矮人在托尔金的《指环王》的行为特征中更像爱尔兰人,在《魔兽世界》中却赋予了矮人更多“俄罗斯人”的特点,尤其是矮人的舞蹈。兽人作为奇幻世界的传统种族,在《魔兽世界》中既被赋予了非洲黑人部落文化,也在叙事上有更多古罗马发展史的故事情节(萨尔的奋斗史)。更别提诸如赋予牛头人以印第安文化的符号、赋予巨魔以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意象、狼人的服饰和建筑充满了英国维罗利亚时期的风格。这也是《魔兽世界》在国内国外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文化符号的原因之一—它一方面既继承了西方传统奇幻文学(《指环王》)中和“龙与地下城”规则下的传统种族,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这些传统种族一些现实世界的文化特征,让它既“幻想”,又不“失真”。

在《魔兽》大电影中,迦罗娜以混血兽人的身份(在《魔兽世界》的历史中,迦罗娜是兽人德莱尼人混血,电影进行了魔改,不剧透),几乎贯穿着部电影。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中,以人类为首的联盟与以兽人为首的部落的冲突,是《魔兽世界》及《魔兽》大电影的永恒主题,玩家在《魔兽世界》中体会到的乐趣,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种族之间的冲突(PVP)。除了迦罗娜以外,兽人和食人魔的混血——雷克萨、人类图拉杨和精灵奥蕾莉亚之子——阿拉托、艾露恩与玛洛恩之子——塞纳留斯,甚至是半人马,这些“混血”角色都在《魔兽世界》中有着精彩纷呈的故事。

说到“种族”对故事的影响,还是得提Bioware。Bioware在次世代开发的《质量效应》系列以创新的玩法、出色的故事,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被玩家所津津乐道,也让这《质量效应》系列一跃成为西洋RPG的佼佼者,在以“太空歌剧”为题材的游戏中独领风骚。《质量效应》三部曲在种族对故事的展开上下足了功夫。在《质量效应》中,以Wrex和Grunt为代表的Krogans种族在《质量效应》系列中作为最骁勇善战的种族,给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种族的慢慢消亡也让玩家对其产生了同情的感情;而Salarians是造成Krogans种族危机的罪魁祸首,虽然他们看起来是那么人畜无害。这仅仅是《质量效应》三部曲中世界观的一小部分,这些在支线任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笔者看来,支线任务才是《质量效应》三部曲的精髓——它们包含了在《质量效应》三部曲中出现的几乎所有种族的特点、各个种族之间的微妙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的世界观。值得一提的是,《质量效应3》中Prothean族人Javik说的那句话也足够发人深省——“站在无数亡魂灰烬之上,问问他们,荣誉究竟有什么意义”。主创也借种族之口,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站在无数亡魂的灰烬之上,问问他们,荣誉究竟有什么意义

游戏中的“种族偏见”

不过,一旦有了种族设定,种族歧视和冲突往往也就不可避免,成为游戏情节的补充甚至重点。

永远的半精灵:阿洁·克莱因

著名的日式RPG系列之一“传说系列”的开山之作——《幻想传说》在故事中讲述了混血的故事。玩过《幻想传说》的玩家,一定对粉色头发、活泼开朗的阿洁·克莱因印象颇深。她半妖精身世想必也牵动着无数玩家的心。由于人类与妖精关系恶化,在阿洁小时候,她的精灵母亲被族人强行带到阿洁不能进入的地方,从小母女分离。但也正是悲惨的童年,与阿洁“乐天派”性格形成的偏差,让阿洁这个人物被塑造得有血有肉,让玩家不禁对阿洁的身世表示同情,也为阿洁内在性格的坚强和开朗而表示钦佩。如果阿洁少了“半精灵”的这一身份,想必这个乐天派的角色塑造,不会让我们如此记忆犹新。但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种族之间的冲突,乃至是“偏见”,成为了多种族存在的游戏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重生传说》更直接以种族冲突为故事核心,游戏中对种族歧视的表现颇为到位

在传统的“西方幻想”文学中,兽人一直是作为邪恶的存在。在《指环王》中,兽人嗜血、凶狠,为主角之行制造了重重困难,这也影响到了游戏。在《魔兽世界》的故事中,兽人最开始也是作为侵略者的形象存在的,而暴雪为兽人添加了不少非洲部落文化,这就让人感觉十分不舒服。尽管暴雪为兽人的动机(喝玛诺洛斯之血)上做了文章,讲述了兽人诸多的英雄事迹——伊崔格和弗丁的故事、萨尔的英雄形象,也为人类增点了不少勾心斗角之事,诸如迪菲亚兄弟会与暴风城的故事,但是还是不可能避免地触碰到了现实中的雷区——“种族歧视”,也许达不到“歧视”的高度,至少也是偏见。这势必也会对玩家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之前提到的《质量效应》三部曲也是如此,各个种族之间的口角与冲突此起彼伏,虽然这些种族在现实中没有像《魔兽世界》中充满了现实世界各文化的意象,但是善于脑补的玩家,总是会把游戏中的虚构种族投射到现实世界中。

《GTA》系列一直以来也与种族偏见带来了不少话题。在《GTA:罪恶都市》中有个让玩家杀光印第安人的命令,也有让玩家赶走古巴人和海地人的任务,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在《GTA5》中,R星学乖了,并对“种族歧视”现象进行了反讽——有玩家做了一个实验,三名主角持枪在警察局门前警察身边走过,不做任何犯罪行为,看警察是否会逮捕他们。最后的结果也是三位主角最为正常的“小富”富兰克林被逮捕的次数最多,“老崔”第二,“老麦”被逮捕的几率最低。这也与现实的美国很相似,黑人被警察盯住并逮捕的几率远大于白人。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游戏界的改变,比如上面说的《GTA5》的反讽,比如即将在年底面世的《战地1》封面是个黑人兄弟,比如也是在今年发售的《黑手党3》中,有个黑帮老大是非裔美国人,虽然可能他们的初衷也仅仅是为了“政治正确”。

拒绝标签

在现实世界中,种族偏见,乃至歧视最表象的行为就是贴标签,针对某些民族、国家、人种有不良的既有认知。尽管我们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实际的人,但是在道听途说之中心里也被潜移默化,慢慢被叙述者影响着。可能叙述者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也跟听者一样,是道听途说。

为什么是黑人?或者:为什么不能是黑人?

就拿足球来说,现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欧洲杯正在打破某些人对特定国家人群的既有认知——都说意大利人“散漫”,可是意大利人却踢出来了最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链式防守。如果执行力低下,这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都说英国人绅士,可是英伦三地(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却踢着放荡不羁、大开大合的长传冲吊。

《精灵宝可梦》中迷唇姐形象的变化也是一个著名的种族偏见/歧视案例

笔者最后想说,去除偏见,还是不要随便贴标签为妙。在你给别人贴标签的同时,别人又是如何看待你的?

成分:100%纯人——标签是用在衣物上的,不是用在人身上的

下期预告:

猫耳娘、兔耳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ACGN作品中,这表明种族设定在游戏性和叙事的需求之外,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审美取向。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又延伸出什么问题?敬请关注下期讨论!

编辑/Philia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最新选题请看这里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订阅爱玩APP《百万投稿每日精选》,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