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再临!

在《使女故事》里,女性被依照功能分类红色感化中心训练负责生育的使女。(天培文化提供)

《使女的故事》续集《证词》书封,将于8月底在台湾出版。(天培文化提供)

《使女的故事》(图像版)书封。(天培文化提供)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爱特伍35年前出版的经典小说《使女的故事》,近年因为改编影集爆红,爱特伍去年更出版续集《证词》,再次带读者回到极权统治的「基列共和国」,不只交代了第一部结尾主角奥芙弗雷德」被带走之后的去向,更以另外三位女性的「证词」,讲述基列共和国崩坏瓦解的过程,2019年获英国布克奖肯定,繁体中文版将于8月28日在台出版。

手绘分镜 设计绝佳

天培文化主编庄琬华透露,2019年9月《证词》出版后,因为书太热门出版社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向国外取得授权。《证词》与《使女的故事》影集版第二季之后的故事无关,以15年后3位女性的回忆展开,第一位是《使女的故事》里红色感化中心的丽迪亚嬷嬷,由这位掌权者的回忆,看基列共和国如何建立极权统治,核心人物又是如何在大权在握之后迈向腐败。

另外两位女性,一位是从小生长在基列共和国的大主教女儿,对制度带着疑惑,却因为从未体验过自由,不知该如何冲撞、反叛,另一位则是在加拿大成长的女孩,从小看着自由世界媒体报导基列共和国的种种恶行。这三位女性在故事中相遇,成为基列共和国存亡的重要关键

至于读者最在意的《使女的故事》结尾,奥芙弗雷德被带离大主教家之后,究竟是奔向自由,还是被处以刑罚,庄琬华表示,在《证词》里也终于有答案,奥芙弗雷德最后被救往自由世界,持续为反抗基列而努力。

原作《使女的故事》除了被改编为舞台剧、电影和影集之外,去年也推出漫画版,由爱特钦点加拿大艺术家芮妮.诺特绘制,最近刚在台湾堆出繁体中文版。对诺特的改编,爱特伍告诉外媒:「她的颜色运用和设计绝佳,更手绘了漫画里的每一格分镜,虽然因为手腕受伤画了很久,但等待是值得的!」

转换视角 补足细节

庄琬华表示,其实早在影集版制作之前,爱特伍在2012年就想把作品改编成图像小说,尤其认为《使女的故事》特别适合,接洽多位画家请他们提出计划后,最终由诺特雀屏中选,「诺特反复阅读小说,把让她产生鲜明印象章节标示出来,再撰写脚本。」诺特也向外媒展示几张构思时的草稿,「我用电影脚本的形式呈现,更能呈现故事的气氛。」

庄琬华表示,诺特在高中时第一次读《使女的故事》,印象深刻,也曾看过改编舞台剧,但为了不受影视版本影响,她刻意不看电影版和影集版,完全以她的想法诠释爱特伍的文字,让图像版有与影集版不同的气氛,「例如基列共和国主要以五个颜色构成:红、蓝、绿、灰、黑,但当主角回忆过往的自由时光画面就变成缤纷柔和的颜色,水彩颜色互相渲染,仿佛流动记忆。」

为了调度现实与回忆,诺特除了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绘画技法,有时也在故事里转换视角。庄琬华表示,大部分角色的故事,诺特会从各个人物的感受切入,但有时为了描绘制度底下渺小的个人,她运用装饰边框,让人物仿佛变成舞台上的小人偶,看不见表情,「图像版补足了读者阅读原作小说时不一定能想像到的细节与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