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研究首登国际期刊!医:盼让国人及早发现

亚大医副院长林志隆发表罕疾脊髓空洞症研究论文,刊登于国际期刊,盼借此唤起国人对此疾病的重视。(亚大附医提供/潘虹恩台中传真)

亚大医副院长林志隆自己钻研独创手术,大幅改善患者病情。(亚大附医提供/潘虹恩台中传真)

罕疾「脊髓空洞症」研究首登国际期刊《亚洲外科杂志》!「脊髓空洞症」国际医疗权威、亚大医副院长林志隆研究脊髓空洞症长达20年,发现国人发病历程达5年以上,但术后并发症远低于国外数据;林志隆表示,希望透过首份台湾本土案例研究,帮助国人尽早发现就医。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主要原因是脊髓内积水压迫神经,引起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头痛、脖子痛,甚至肢体无力等症状,且会逐渐加重甚至终生瘫痪,发生率约为10万分之2~4,属于极罕见疾病。

林志隆说明,患者初期症状为疼痛或酸麻,故常被视为退化性疾病,难以察觉;自己于2002年首次接触脊髓空洞症患者,该患者因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经过20多年手部也逐渐无力,于是替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请益国外学者后,才接触到脊髓空洞症。

林志隆表示,初期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引流手术,但手术风险高且后遗症严重,自己钻研后发明「空洞-第四脑室」引流手术,透过在第四脑室和脊椎连接部插入引流管将积水引流出去,以重建脑脊髓液循环;此术式在2006年正式发表,并刊登国际期刊,成为国际共用的标准术式之一。

林志隆表示,自己将治疗及70例手术个案逐一比对分析,建立台湾本土首份脊髓空洞症研究报告,盼建立未来国内临床治疗的准则。林志隆指出,研究发现国内患者后天外伤致病的比例将近83%,且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历时长达5年以上,与国外平均约210天即可确诊并启动治疗相较,国人忍受疼痛的时间大幅延长,造成生理及心理压力更大。

林志隆表示,令人高兴的是,研究数据显示国内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引流管重置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显见国内的医疗水准已经具有国际水平;更进一步强调,希望借由发表台湾首份脊髓空洞症本土研究报告,提升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关注度,让患者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