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伯斯病」年增近2千人!8成在消化道 这些症状都是警讯

核素治疗(PRRT)。图长庚提供

基隆一位63岁男性,罹患与已故苹果电脑创办人贾伯斯相同的「神经内分泌瘤」,多曾接受过手术、荷尔蒙治疗,以及数十次的化学治疗,今年8月因腹胀、体重持续下降及长期化疗相关副作用来医院求诊。经检查诊疗后,医疗团队综合评估病人状况,安排核素治疗(PRRT),术后情况有所改善,并维持生活品质。

长庚医院自2013年发展神经内分泌瘤的核医侦测与治疗技术,今年10月终于由基隆长庚血液肿瘤科及核子医学科共组照护团队,成功执行了「神经内分泌瘤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为这类罕见肿瘤的病人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也是走向精准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基隆长庚医院内科部副部长暨癌症中心主任张沛泓指出,神经内分泌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根据卫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一年新诊断个案数为1963人,占所有癌症约3.9%。这类肿瘤可以在人体许多器官中发现,但8成以上会发生在如胃、小肠、大肠、胰脏等消化道处,可依据肿瘤是否分泌荷尔蒙,分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

其中,有症状表现的患者,多半都是「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症状才发现异样。张沛泓说,病人可能面临诸多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包括各类荷尔蒙分泌导致的热潮红、低血糖、腹泻、腹痛、气喘等,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至于「非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瘤由于大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察觉,临床经验,往往是健康检查作胃镜、大肠镜时意外发现,因症状不明显,被诊断出来时,常常已有远端转移状况而无法透过手术切除。

居住基隆的63岁男性,罹患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多年,曾接受过手术、贺尔蒙治疗及数十次的化学治疗,今年8月因腹胀、体重持续下降及长期化疗相关副作用求诊。经检查诊疗后,医疗团队综合评估病人状况,安排核素治疗(PRRT)。

在实际治疗前,病人先接受体抑素受体正子扫描与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扫描,确保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瘤适合接受核素治疗,也做了抽血检验,确认造血功能、肝脏及肾脏功能符合标准。

10月3日治疗当天,过程中并未出现传统化学治疗的恶心、呕吐、疲倦与掉发等副作用,完成治疗药物注射后,在观察一晚后平安出院,返家休养。能够每天维持两小时的散步习惯,此治疗对其他正常生活作息的影响相对较小。

基隆长庚核子医学科主任陈世欣表示,神经内分泌瘤表面常具有丰富的体抑素受体,核素治疗(PRRT)就是利用体抑素受体结合药物进到癌细胞里,再释出放射线杀死癌细胞。这样精准的肿瘤治疗方式,可降低治疗副作用,提升病人的预后和生活品质。

陈世欣强调,核素治疗(PRRT)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医疗团队的医师、放射师和护理师等,都需经过特殊培训与合作,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同时治疗的医院需有特殊的安全设施,包括废水处理、放射线屏蔽和放射活度监控等,并经过核能安全委员会的审核才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