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经远舰」将士遗骸寻获 将安葬于舰长林永升塑像旁

甲午战争中遭到击沉的经远号。(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记者林彦臣综合报导

大陆数个文物研究团队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在甲午海战沉没的经远级巡洋舰「经远号」,随后考古团队也发现了舰上将士遗骸,安葬于管带舰长林永升塑像附近。

根据陆媒封面新闻》报导,此次对经远舰的确认工作定位为前期的考古调查,并未大规模提取文物,也未进入舱室之内。这些遗骸为散落海底淤泥之下,被发现后,考古队精心收殓,按照传统入土为安的习俗,这些遗骸将于农历八月十八(9月27日)安葬于辽宁省的庄河黑岛山顶林永升塑像附近,在这里可以远眺经远舰的沉没之地。

经远舰在海底呈倒扣状态,除了船底两米范围内被盗捞破坏外,其他船体尚保留较好,这意味着经远舰的船体内尚保存着众多将士的遗骸,经远舰军官舱等重要舱室,也应该还在海底而没有遭到破坏,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驾驶二副陈京莹等牺牲将士的遗骸可能还保存在沉舰之中。

▲经远舰出土。(图/翻摄自中国之声微博)

此前在丹东致远舰的考古调查中,曾在海底发现了致远舰将士的遗骸,这些遗骸已经不完整了,并且很多遗骸上还有火烧过的痕迹,可见当时海战的惨烈。

对于这些遗骸,甲午海战中广乙舰管带、济远舰继任管带林国祥的四世孙林其浩曾对《封面新闻》表示,希望可以建立一座「甲午海战致远舰无名将士墓」以及纪念碑后人凭吊。林其浩的这一想法,曾得到众多北洋海军后裔的赞同。

经远级巡洋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Vulcan AG)所建,长度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编制成员202人。武装部分,主炮采用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10毫米后膛炮,副炮为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着重舰艏火力,其他仅有一些小口径火炮水下武器有4具鱼雷发射管

1894年甲午战争时,经远号于9月17日随北洋舰队出动,与日本黄海展开大东沟海战。经过一轮激战后,致远号率先沉没,济远号与广甲号逃离战场,于是日本第一游击队开始集中围攻经远号,其中一颗砲弹击中舰长林永升头部殉职,副舰长陈荣接手指挥。不过还是抵挡不住4艘日舰包夹进攻,舰内不断窜出大火浓烟密布,船体严重倾斜,当日下午5点29分沉没,陈荣随船自尽,全舰只有16人获救。

战后分析指出,北洋舰队虽然在吨位、火力与装甲都占优势,但是在速度上只有15.5节,远远不击日舰吉野号的19.4节;此外,北洋舰队的舰砲火力虽强,但是射击速度慢,命中度也低,因此如果以攻击的效率来看,日本舰队的优势十分明显,导致海战在短短五个小时内就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