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4艘日舰围攻舰长殉职 甲午战争「经远号」残骸找到了

经远号。(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大陆数个文物研究团队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在甲午海战沉没的经远级巡洋舰「经远号」。经远号由于在速度上远远不及日本舰艇,导致遭到4艘日舰不断包夹进攻,管带舰长)更在对战中遭到砲弹击中殉职,随后副舰长接管也难挽局势,随着沉没大海全舰仅有16人生还。

经远舰残骸。(图/翻摄自中国之声微博,下同)

清朝在1884年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时任北洋大臣李鸿章想要按造穹甲巡洋舰「济远号」的设计再造四艘,后来在多方评估下,采用德国建造的两艘经远级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与两艘英国建造的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

经远级巡洋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Vulcan AG)所建,长度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编制成员202人。武装部分,主炮采用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10毫米后膛炮,副炮为两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着重舰艏火力,其他仅有一些小口径火炮水下武器有4具鱼雷发射管

经远号于1888年1月1日服役,在这之后都无改良与维护,一直到了1894年,由于中日在朝鲜问题持续恶化,经远号于同年9月17日随北洋舰队出动,与日本在黄海展开大东沟海战。经过一轮激战后,致远号率先沉没,济远号与广甲号逃离战场,于是日本第一游击队开始集中围攻经远号,其中一颗砲弹击中舰长林永升头部殉职,副舰长陈荣接手指挥。不过还是抵挡不住4艘日舰包夹进攻,舰内不断窜出大火浓烟密布,船体严重倾斜,当日下午5点29分沉没,陈荣随船自尽,全舰只有16人获救。

战后分析指出,北洋舰队虽然在吨位、火力与装甲都占优势,但是在速度上只有15.5节,远远不击日舰吉野号的19.4节;此外,北洋舰队的舰砲火力虽强,但是射击速度慢,命中度也低,因此如果以攻击的效率来看,日本舰队的优势十分明显,导致海战在短短五个小时内就宣告结束。

此项遗迹是由中国大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发现经远号的舰体,还保存有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外围还有散落大量的舰体构件,还清理出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共有500多件各类标本考古队还发现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砲弹、47毫米砲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