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大腸癌驗大便準嗎? 糞便潛血精準度8成
每2年一次做粪便潜血免疫法筛检已证实,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肠癌发生与死亡风险。图/123RF
● 50岁以上高危险群,医建议大肠镜检查
想要揪出大肠癌,到底要做粪便潜血检查还是大肠镜?目前台湾提供50至74岁民众,每2年免费一次的粪便潜血「定量免疫法」检查,用粪便来进行大肠癌筛检,最新研究证实,检查精准度高达80%,安全又简单,不需要限制饮食。
北医大研究 发表在JAMA
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一项最新研究,针对国内逾350万名50至74岁的民众,长期追踪是否得到大肠肿瘤或死亡等资讯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透过粪便潜血浓度即可精准预测大肠癌发生及死亡风险,其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精准大肠癌筛检提供新方向。此研究成果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Oncology」上。
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陈立升表示,粪便潜血浓度愈高者,应尽快接受大肠镜检查或缩短筛检间隔,浓度较低者,可考虑延长筛检间隔。透过大数据分析,确定不同粪便潜血浓度对大肠癌风险的具体影响,粪便潜血浓度可以用来做更好的预防应用。
这项调查可为大肠癌精准医疗提供新策略,研究显示,低风险族群可延长筛检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肠镜检查次数,避免伪阳性、出血或穿孔等潜在的不良反应。对于高风险族群,可更精准的建议增加筛检频率,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成效,同时能使医疗资源更有效配置。
筛检 明年可望放宽到45岁
根据卫生福利部资料,大肠癌高居112年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要早期发现大肠癌不难,每2年一次做粪便潜血免疫法筛检已证实,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肠癌发生风险达29%、降低大肠癌死亡风险效益达35%。一般民众免费粪便潜血检查大肠癌,明年可望下修筛检年龄至45岁,国健署呼吁,民众应多加利用,提早发现病兆、及早治疗。
定量免疫法 只对人血反应
台安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糠荣诚表示,粪便潜血检查不仅方便、简单,且无侵入性,是大肠癌筛检的重要工具。对于没有空、害怕大肠镜的人来说,在家就能完成样本采集,送交检验即可。目前使用的定量免疫法,只对人类血液中的血红素和球蛋白有反应,翻转传统「验大便不准」的印象。
糠荣诚提醒,粪便潜血检查精准度高达8成,不过验出阳性仍要进行大肠镜检查,利用内视镜观察大肠内层黏膜变化,发现瘜肉与癌前病灶时,可以在检查当下直接切除或进行组织取样。他以60至70岁为大肠癌高风险发生率的族群为例,瘜肉生长约5至10年,呼吁50岁以后应定期接受筛检。
不论是粪便潜血检查还是大肠镜,只要定期接受检查,就能提升预防罹患大肠癌效果。有家族史病例,或是有肥胖、抽烟、大量饮酒、患有糖尿病者要特别注意,如果排便习惯或大便型态改变,应就医进一步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