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30年 未找回技职价值与尊严

台湾推动30年教改的成败为何?3位前教育部长黄荣村、吴清基及吴思华提出看法。图为过去国教行动联盟上街陈情的画面。(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推动30年教改的成败为何?3位前教育部长黄荣村、吴清基及吴思华提出看法。黄荣村说,台湾教改「大部分是成功的」;吴清基认为「见仁见智」。对于未来,吴清基及吴思华都提到AI(人工智慧)带来重大挑战,教育体系要及早因应。

1994年4月10日,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等人发起「410教改大游行」,结合了200多个关心教育的民间团体、近3万民众聚集在中正纪念堂为孩子争取教育权,这是台湾自1987年解严后的首次教改运动,持续至今年刚好满30年。

30年教改是成功或失败?黄荣村表示,谈教改时,应先厘清是谈哪一点,就他接触到的指标与资料,应该大部分都是成功的,如中小学的学习成效与国际比较、大学教育品质与学术表现的提升、以及教育制度与教学现场的弹性多元及现代化,都有明显提升。

吴清基则说,30年来教改是否成功「见仁见智」,例如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升学,以现在高中及大学容量,每个孩子都有书读,但家长希望小孩子去读建中、北一女等明星学校,还是会给孩子压力。

教育部过去「广设高中大学」,在少子化下,现在一堆私校面临退场。吴清基表示,当年学生升学压力大,政府从善如流扩充大学容量,包括让专科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大。

吴清基指出,如果我国技职教育一直停留在专科,台湾产业根本无法在国际上竞争,且台积电等顶尖企业现在都到科大找人。不过他认为,30年教改最大遗憾是没有找回技职教育的价值及尊严,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还是认为读技职没出路。

对于未来,吴清基提醒,人工智慧(AI)等高科技的发展将为教育带来挑战,应启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批判思考,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ChatGPT出现后,国语文教育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学生有好的语文能力,才能指示AI产出更好的内容。

吴思华也说,AI发展之快,令人震惊,它的功能与威力会有多大,是未来高教发展时的重要课题之一。机器跟人最大不同在于人有灵魂、有视野、是一个主动开创与改变世界的引擎,同时愿意成人之美、去帮助别人,这些AI目前做不到,因此如何让人的特质在校园里面继续高度发扬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