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语-找回银发族的人力与价值

据调查,55~64岁有尝试找工作者有95.5%在求职过程曾遭遇过困难。图/本报资料照片

2015年上映具有高评价的《高年级实习生》(The Intern),男主角身为一名70岁高龄的退休者,发现退休后的生活不应该只是等死,他把握机会重回职场,一开始年轻的女主管只想把他晾在位子上,甚至把他调走,让他知「无聊」而退,完全不想与这位高龄者相处,到后来发现男主角的智慧经验、善于观察、倾听、圆融的人际关系、危机处理等,都让强势的女强人刮目相看,除了公事外,也把他视为人生导师,甚至遇到人生的重大决策时也期待男主角能给予意见;笔者认为台湾的职场也应找回对银发族的友善与信任。

本文将从大、中、小环境探讨银发族劳动力议题,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是大环境人口结构,这不只是台湾的问题,在少子化的趋势下,生育率低的国家如日韩,都将面对人口结构的改变。国家发展委员会预估2025年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65岁高龄人口占总人口20%以上,因为人口结构的改变,未来的劳动力将出现缺口。

第二是中环境劳动参与率,台湾面对社会氛围、职场不友善,台湾许多人从50岁以后,就开始陆续地退出职场,一旦退出职场就很难再进入。根据主计处的资料显示,台湾15~49岁劳动就业率维持在85%的高水准,略低于日本的89%,但在过了50岁的年龄层后,呈现快速的下降,60~64岁的劳动参与率快速下降至37%,而日本尚能维持在72%,直到65岁以后才大量地退出职场。根据今年公布106年的老人调查显示,55~64岁有尝试找工作者有95.5%在求职过程曾遭遇过困难,主要的困难为「年龄限制」,占72%及「年龄歧视」,占17%。从104求职网站的初步筛选即可得出,全台湾的职缺供给笔数约30万笔,接受高龄(65岁以上)全职职缺,占比仅为0.7%,兼职占比为1.8%,数据或许有被低估的可能,但也不难想像中高龄及高龄在求职时面临的窘境。

第三为小环境银发族劳动供需落差,导致职缺无法有效媒合。例如工时的部分,企业端开出的职缺大都为全职职缺,而银发族期待的是部分工时或弹性工时职缺;又如企业招募人才注重专业技能、发展潜力等,而银发族求职注重是否符合自身体力、工作远近、友善职场等,劳动供需对工作条件的要求也有落差。

因此,要建构友善职场及缩减人力供需落差需要政府、企业和银发族都有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政府方面,政府在109年12月04日公布实施的「中高龄者及高龄者就业促进法」,惟有赖相关单位依据法源推出实质的政策方案,除了直接补贴企业之外,应精准针对企业及银发族的各种需求或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如年龄限制或歧视问题,才能有效达成政策目标;在企业方面,可针对银发族的特性提出适宜的职务、或将职务再设计或部分工时,提供银发族友善的职场,让银发族可以发挥所长;最后,银发族走出家庭进入职场,可以增进学习心态、扩大知识层面、促进身心健康、增进人际关系及社会参与感等好处,能够利用政府或相关单位提供相关职业训练及自我潜能开发课程,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为社会继续贡献一己之力。

目前银发族愿意再就业,大都是以经济、生活需求为主,若社会氛围不再年龄歧视、职场能够友善及职缺供需落差减少,相信未来可以看到愈来愈多为了人际需求、社会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银发族重返职场,届时不单只是劳动力的提供,更是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