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语-观光圈推动与发展策略

一般而言,观光圈及产业联盟的建立,可分为供给面及需求面等两个面向:

一、供给面-确实盘点在地产业资讯

为了要全面掌握在地产业的发展,可以透过财政部「全国营业(税籍)登记资料集」建置及整理有关地方政府税籍登记资料,并进一步统计与分类。

以澎湖县为例,筛选澎湖在地税籍登记之商号、门店或企业,共计7,370家 ,依据行业别分类,零售业占30.95%为最高,其次为餐饮业占11.64%,第三为旅宿业占11.29%,第四为批发业占8.59%,第五为工程业占7.12%,从中可以了解在产业的结构与分布。

依据澎湖县税籍资料统计各业别于乡镇区之占比,以马公市占79.54%为最高,其次为湖西乡8.44%为第三,接着为白沙乡占5.66%为第四,西屿乡占4.64%为第五,主要目的是了解未来旅游元件的选择与资源的配置。

二、需求面-深化民众与业者对在地观光与发展之需求

再以澎湖观光圈为例,观光产业为澎湖之主要产业之一,澎湖观光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秋、冬季气候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游客数量锐减,澎湖所有产业的景气也因而受到连带影响。

为了能确实掌握国内外民众对澎湖旅行的需求,不能只是限缩在少部分利害关系人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而限制了观光旅游的其他可能性,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应办理专家座谈、需求调查或焦点团体法,搜集民众意见,受访民众的来源将透过部落客、YouTuber、旅行规划APP达人等,找到代表性的群体,一同探讨在地旅游需求。

建置或优化旅游套装行程需掌握在地旅游的季节变化,例如夏季旅游行程适合水域活动,故应透过旅游套装行程的盘点,借以将游程优化,提高游客满意度。

反之,在地观光最低潮的季节,则以「事件行销」的概念,做为游程规划的底气,创造民众旅游的必要性。简单的方式,可以搜集在地四季旅游的观光行事历,结合地方政府办理的节庆活动,找出可以优化在地观光游程的方式。

观光圈与产业联盟的发展成效,通常与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有关,一般而言,当公部门投入旅游资源愈多时,可以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拟定品牌形塑、创新游程、数位转型及精准行销等面向办理相关工作,期据以落实建构优质品牌、拓展客源及推广特色观光。

在观光圈政策的推动下,得以促进在地扎根永续观光,政策操作手法需要开发主题品牌观光产品,分成景区整备、国内旅游及国际行销等三面向执行,才能有效推动观光圈的成立以整合地方观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