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语-提升观光竞争力 带动服务业成长

相对于国际旅游强劲复苏,我国入境游客人数复苏情况却不如预期。图/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疫情从2019年底席卷全球,各国为防止疫情扩散纷纷封锁国境,使得2020年全球出国旅游人数较2019年减少74%,对于全球观光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至2022年末疫情逐渐平息,各国国境解封后掀起报复性旅游潮,加上美中贸易摩擦、东欧与中东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造成全球商品贸易衰退,因此多数国家积极抢攻观光旅游商机以补不足,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的预估,2023年全球出国旅游人数超过12亿人次,较2022年成长34%,约为疫情前的88%。

相对于国际旅游的强劲复苏,我国入境游客人数复苏情况却不如预期。根据交通部观光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来台旅客人数为648.7万人,虽较2022年大幅成长,却仅为2019年来台旅客人数的54.7%,复苏力道明显低于全球旅游业。而原本交通部设定2024年来台旅客人数目标为1,200万人次,但因两岸关系紧张影响陆客来台,有可能要将目标下修至1,000万人次。只能期盼520新政府上台后,两岸观光有重新启动的机会。

■陆客来台卡关,东南亚旅客占比跃升

不过若从来台旅客的居住地来观察,发现相较于与疫情前,来台观光客的组成结构已经有所不同。新冠疫情前来台旅客以陆客为主,2019年的旅客人数占比为22.9%,其次依序为东南亚地区21.9%、日本18.3%、港澳地区14.8%与韩国10.47%。而2023年东南亚地区的来台旅客人数已经回复到疫情前的86.9%,也因此占来台旅客人数比重升高至34.7%,而中国大陆、日本与韩国的来台旅客人数则仅为疫情前的8.3%、42.8%与59.9%,占比分别为中国大陆3.5%、日本14.3%与韩国11.5%。

在此波疫后全球观光的复苏中,中国大陆、日本与韩国的观光客减少是我国旅游业复苏力道明显低于全球的主因。探究其原因,陆客主要是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外,而日本与韩国的观光客将台湾作为旅游选择的顺位后移,除了因为日圆贬值降低日本人出国旅行意愿,也吸引韩国人优先选择日本旅游,更多的原因是台湾旅游环境相对不具竞争力,没有足够诱因争取国际观光客的优先青睐。

■韩日旅客游台顺位后移,台湾旅游诱因待充实

一、缺乏特色与深度,难吸引国际观光客目光

旅游环境可透过地方人文、地理、产物与风景等元素的结合,或是运用大型活动办理与特有的服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特色。不过台湾除了阿里山、日月潭与花东纵谷等景点具有国际知名度外,其余名山大海景点都缺少识别度。此外,根据交通部观光署的来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结果显示,国际观光客对于台湾夜市印象相当深刻,但各地摊商极其类似,同质化也降低对于国际旅客的吸引力,难以吸引国际观光客重复到访。

二、交通与资讯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不利旅程安排

众所周知外国旅客到日本自助旅行时,必然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交通票券,在指定时间内就可以无限次搭乘一定范围内的新干线、铁路、地铁,甚至是巴士等,同时辅以相关资讯提供,方便国际旅客进行旅程串接。反观国内虽然有多元多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但各自独立营运,整合度相对不足,造成国际旅客行程安排困难,旅游体验难以提升。

三、国际化程度较弱,无法应对观光客需求

观光产业自身产值虽可能不若高科技产业那般亮眼,但国际观光客在整个旅程中的食、宿、游、购、行等面向之需求,对于相关产业的效益扩散带动效果不容小觑。根据交通部观光署的「来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9年来台旅客人次1,186万人,食宿游购行等活动创造的消费金额高达新台币4,456亿元。不过台湾的观光环境无法满足国际旅客需求,除外语沟通能力偏弱,相关消费资讯如店家菜单或产品的外语介绍资讯也不足,难以吸引国际观光客入内消费,无法将观光需求转换成实际的营业收入。

疫后国际旅游强劲复苏,各国都积极争取国际旅客到访,综上所述之问题都必须加强改进以提升台湾的旅游产业竞争力,也才有机会成为带动国内服务业成长的另一强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