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升观光业竞争力,晶华潘思亮吁重新定位
交通部观光局研议提出「观光立国」发展愿景,晶华国际酒店集团(2707)董事长潘思亮认为,人才及服务是观光业的最重要元素,必须重新定位为旗舰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旅客来台消费,赚取外汇、扭转超级逆差态势。
潘思亮指出,旅行种类可分为3类,其中商务旅游30年来一路下降,目前贡献占比仅约10%,但产值却最高。若台湾经济迈入黄金十年,则商务旅游需求将提升,有助于降低观光旅游中未见好转、预期将持续下滑的来台陆客人次影响。
潘思亮表示,过去陆客来台人次大增、且停留时间长,带动观光产业蓬勃发展,如今陆客减少,由韩国、东南亚的旅客需求取而代之,使来台旅客人次仍见成长。但这些旅客在台停留时间较少,消费产值贡献也降低,显示台湾观光必须提升品质,才能吸引更多人。
潘思亮认为,台湾观光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产业仍有挑战待克服。他认为,可以借镜日本发展观光经验,指出日本与台湾10年前旅客人次相差不大,但日本政府将观光产业定位为策略出口产业,带动访日旅客5年内急增3倍,在2018年便达成突破3000万人次目标。
潘思亮说明,以出口是赚取外汇的定义衡量,台湾观光产业是超级逆差状态,比起在国内旅游,国人更想出国游玩。无论是哪种产业,逆差即代表国际竞争力不足,若要提升竞争力,政府应重新定位观光为旗舰产业,透过提升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来台旅游消费,减少逆差。
潘思亮认为,人才跟服务是观光产业最重要的元素,若要以观光立国,要先解决缺人问题,重新定位观光政策。如同政府十年前培育高科技产业,观光产业也需要规画菁英人才、政策计划,若观光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除了来台国际旅客增加,国旅消费也会增加。
至于如何提升竞争力,潘思亮认为又回到人才培育问题,包括要具备世界观、语文能力、产官学的人才培育计划。若要将观光产业做好,建议政府应从国际竞争力角度规画,重新定位整体商业经营模式,才能让台湾观光业大有可为、成为主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