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搭档邓小平 巴黎卖豆腐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新华社)
周恩来的拿手菜之一就是烧豆腐,他的随从都叫这道菜作「钱油熬豆腐」,说来有一段故事。话说上世纪60年代初,大跃进后的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周有一次亲自下厨,招待家里几位工作人员,他们都到厨房围观,希望一睹总理的手艺和下厨英姿。周拿起油瓶往锅里下油,因为当时物质缺乏,他下油时特别小心,一点一点,往往油还没从油瓶滴出,他就抬高瓶口,好不容易才滴出几滴油,就立即收起油瓶,开始烧菜。当他察觉到四周的人面面相觑,周才笑着耸了耸肩,自我解嘲说:「放那么多油干嘛,现在这么困难,油放少点,钱油熬豆腐嘛,这是老话了,民间都懂。」
前面便提过,国父孙中山便对豆腐推崇备至。其实不单止国父,就连中共开国元勋如周恩来与邓小平,都一样与豆腐曾经结下不解之缘,甚至曾经卖过豆腐呢!
周恩来与邓小平曾卖过豆腐!?不是开玩笑吧!答案真的不是说笑,这段经历甚至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都有所纪述,见〈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一文。
话说,大家或许都知道,周恩来与邓小平年轻时曾经放洋留学,而且更是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但在那个年代,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大多出身寒微,不会有余裕像今天大家的宝贝子女一样,优哉悠哉的读书,反而要为生计而烦恼,得四处兼职帮补学费和生计。刚巧碰上上世纪20年代当地经济不景气,百业萧条,本地人且自顾不了,留学生自然更难找到工作。但那个年代的中国年轻人,都是生命力十分顽强之辈,面对逆境,大家没有怨天尤人的那份奢侈,反而想尽方法挣扎求存。
周恩来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帮大家提供兼职收入的方法,那就是毅然开了一间豆腐店。1922年6月,在周恩来出主意,邓小平负责具体打理下,在花都巴黎,开了一家中国式豆腐店,店名就索性叫「中华豆腐店」。
有了这间豆腐店,于是不少当地中国留学生,课余便到这里兼职,甚至连大忙人周恩来自己,也常常亲自抽空到这里座镇。一大班年轻人,一起干活,虽然课余还要兼职,确是十分劳累,但因为大伙儿年纪和心性皆相近,于是劳动时,也有说有笑,不失苦中作乐。
帮补清贫留学生
正如前述,中国人都喜欢吃豆腐,于是不少华侨都到这里光顾,后来甚至连法国人都闻风而至,豆腐店往往供不应求。在大受欢迎下,豆腐店再扩大经营,增加食物品种,包括豆浆、豆腐花、豆腐干、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品种繁多,一应俱全。于是,豆腐店在经营得法下,不单帮补了很多清贫的留学生,甚至还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部分经费。
如果周恩来和邓小平不是回国搞革命,而是留在法国继续经营,可能日后会成为法国的食品业巨子。
从中可见,周恩来和邓小平的生意头脑,原来在年轻时代已经可见,而且两人一早已经是生意拍档。因此,日后中共立国之后,这对老拍档又再一起为国家接过整个经济摊子,也是顺理成章吧!
不单止曾经卖过豆腐,周恩来的拿手菜之一就是烧豆腐,他的随从都叫这道菜作「钱油熬豆腐」,说来有一段故事。话说上世纪60年代初,大跃进后的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周有一次亲自下厨,招待家里几位工作人员,他们都到厨房围观,希望一睹总理的手艺和下厨英姿。周拿起油瓶往锅里下油,因为当时物质缺乏,他下油时特别小心,一点一点,往往油还没从油瓶滴出,他就抬高瓶口,好不容易才滴出几滴油,就立即收起油瓶,开始烧菜。当他察觉到四周的人面面相觑,周才笑着耸了耸肩,自我解嘲说:
「放那么多油干嘛,现在这么困难,油放少点,钱油熬豆腐嘛,这是老话了,民间都懂。」
除了烧豆腐之外,周恩来也爱在天冷时吃大烩菜,那是把豆腐拿来和白菜、粉条等放在一起,再用肉汤来炖,就像我们的火锅,所不同的是,周的是菜多肉少,而我们的却是肉多菜少。每次周恩来找来副总理和部长等到他家开会,开晚了,索性招呼众人在他家吃饭,最常煮的,就是这味大烩菜,每次每人往往都要吃三、四碗,吃到大家红光满面,就像我们吃火锅一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