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强迫参加本土语文培训 引高中职教职员反弹
为解决偏乡学校本土语文师资不足问题,教育部推动直播共学。(教育部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教育部国教署16日发函台北、新北等等县市政府,要求「校内无教师取得闽南语、及客语中高级以上认证之高中职,至少荐派1名教师参加本土语文认证辅导班。」全国教育产业总工会今天批评,教育部强迫现职教师参加认证培训,相当不当,应该直接给员额,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
基层教师表示,本土语文培训至今已办了至少30场之研习,有意愿之教师早已参加过,但多数认证只通过中级,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却是中高级,强迫学校荐派培训也难以解套。
全教产质疑,学习语言可以这么快、一次到位吗?要中高级就中高级吗?双语政策也是循此模式推广吗?本土语师资还没到位就硬推政策上路,却要学校教师背负政策之苦果;若政府真要推动,应直接给员额,应会有不少流浪教师愿意去增能培训认证。
全教产理事长林硕杰说,承办认证的两个单位(教育部及成大)所着重之内涵不一致,闽南语书写系统本身就有白话字及台罗拼音两种,目前研习讲师们讲述的是教育部比较着重的白话字,但成大的考题较着重于台罗拚音之写法,此已造成认证准备之难度。
林硕杰说,本土语言于台湾中部以北民众之使用本来就不普遍,许多年轻教师听得懂、会说,但就是说不标准,若未接受过任何本土语训练迳行参加培训,学起来既吃力也无动力。
全教产指出,一般来说,认真准备一年可能可以完全熟习本土语的书写系统,把范文背完,通过听、读和写的部分,但说的部份恐还是不标准,即使通过了检定,又怕不具有百分百之教学专业,所以要培养中高级闽南语师资,应以学分班之方式,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再加上长时间的累积,才可正确使用该语言,进而进行流畅之教学。
全教产建议教育部放弃现行强迫现职教师培训认证之作法,改以增加员额之方式处理,以维护教师权益及学生受教品质。
教育部国教署回应,2021年至今全国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已增加了5863位现职教师通过本土语言认证,全国高中已有408校有校内储备师资。
教育部国教署说,辅导认证研习是协助学校储备自有师资的服务机制,将持续鼓励进用正式教师,培训现职教师,并透过共备增能及与地方政府共同媒合教支人员、直播共学等协助机制。对于现任教师参与培训,教育部尊重个人意愿。
此外,对于参与培训之教师,教育部国教署也提供了全额补助能力认证考试报名费、受荐派教师以公(差)假排代参加、补助其实际教授本土语文课程之相关费用。
教育部说,本土语文之师资,包括正式教师及教学支援人员。考量各校规模大小不一,对于达一定规模者,将持续引导各地方政府配合区域语言特性,以及评估学校需求,透过奖励机制鼓励学校聘用具本土语文专长之教师或本土语文正式教师,同时也协助培训现职教师,持续充实学校本土语文专业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