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重难跨步 竟是僵硬人症候群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戴瑞亿表示,僵硬人症候群盛行率约百万分之一,全台估计20余人罹病,致病原因仍不明,但愈来愈多研究显示和自体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僵硬人症候群多发生于30到60岁,也有少数1到2岁的幼童个案,女性为男性的2倍;发病通常从下半身开始,下腹部、下背部及下肢肌肉会有僵硬感,逐渐影响到走路,走起路像机器人,最后因肢体扭曲而举步维艰,只能躺在床上,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这位30多岁女性患者起初是在搭捷运时,突然双腿沉重、举步维艰,走得很累又满头大汗,出门上班成了痛苦的事;后来由先生骑车接送,但坐在后座时,双脚有时像痉挛一样僵住,整个人不自觉地往后仰。另外,因为脚部肌肉过于僵硬,有时候楼梯爬到一半就爬不上去,还需要路人扶一把,或是洗澡跨不进浴缸,想脱掉室内拖鞋也没办法。
僵硬人症候群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职能治疗,药物如抗癫痫药物、肌肉松弛剂、免疫抑制剂等,其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为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方式。
戴瑞亿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误为巴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纤维肌痛症候群、肌肉强直症或焦虑、恐慌等身心症状;临床上透过神经学检查及血液、脑脊髓液检测即可确定诊断,民众若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且合并有步态问题,建议至神经内科就诊,及早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