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20年消保篇/消費者提升素養 別當巨嬰
2005年双卡风暴席卷台湾金融市场,这些当年「 痛」过的消费者,如今已步入中高龄;随着时代演进,金融商品不断推陈出新,台湾却继续上演「山道猴子 」悲歌。消费者保护固然重要,但同步提升金融素养,避免成为失去风险意识的巨婴,才是中道。
金融素养指的是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行为,以及对金融商品与服务的掌握和使用。金融素养低,消费者容易过度借贷、盲目投资,甚至上当受骗等,影响后续财务生活 。
文化大学永续创新学院院长方元沂观察,相较过往金融消费者必须透过银行申诉或走法院途径,才能主张权益,在金融消费评议中心成立后,现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更为提升。
几位曾担任评议委员的专家私下也坦言,在保护消费者前提下,评议委员通常会比较站在消费者这一边。
纵使如此,金融评议结果也不可能皆大欢喜,一位评议中心委员就直言,如今台湾金融业的公平待客,在评比压力下 ,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反倒很多消费者,仍需要提升金融素养。
台大法律学院副教授杨岳平观察,台湾金融消费保护的问题,是「过」与「不及」,「过」就是对消费者过度保护,容易「养成巨婴」。
像是在政治或舆论压力下,主管机关常会要求金融业者配合,有时就变成消费者不合理的诉求也得处理,这样反而会占用处理消费争议的资源。
「不及 」的部分,像是很多该纳管的类金融业务,没有纳管,例如,虚拟资产、第三方支付、私募基金、租赁业等。
一位银行主管讲了亲身经历的事,他说,有一位精通法律的卡友,专门研究各银行信用卡条款,有一回这位卡友打电话给客服质疑,为何依条款该给的赠品却没有给。
「他实在太懂法律了,讲了六个小时,客服都没办法挂掉电话,后来他还到金管会投诉,金管会最后可能受不了,就分别找了六家银行总经理跟他说明」,这位主管无奈的说,金融业人员有绩效考评压力,有时面对「奥客」只能忍气吞声。
澳洲蒙纳许大学法学院教授臧正运也表示,这几年台湾对消费者保护做得很好,甚至有点太好了,「消费者被高度保护,导致没有动机去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准,也没有自负风险的觉醒跟认知」。
「很多年轻人投资虚拟资产,我都觉得风险高,感觉跟赌博没两样;如果他们真的懂,也能意识到,后果要自己承担,没有道理不给他们高风险选择」,臧正运说,关键在于,民众有无充足的金融素养,能负责任做选择。
(系列三之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