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健康》止痛药也会引发红疹肿痛! 别把过敏误当疫苗副作用

止痛药也会引发红疹肿痛!别把药物过敏误当一般副作用,若是错判加重用药而引发急性严重反应,也有致命风险。(示意图/Shutterstock)

自从开始施打新冠疫苗之后,止痛药俨然成为民众减轻疫苗副作用的救星。不过要提醒的是,如果不当服用止痛药,有可能把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与疫苗副作用混淆,民众要是误以为起疹、红肿、发烧等药物过敏症状,就是由疫苗引发副作用而加重止痛药用量的话,恶性循环恐造成更大伤害。

药害救济基金会就曾发布因止痛药引发药物过敏的案例。这名48岁男子在服用含像普拿疼这类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药后,陆续出现皮肤红肿、脱皮及水泡等现象,就医后确诊为史蒂文生强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经治疗后才从鬼门关前走一回。

●药物过敏也有延迟性 用药后长达2-3个月都可能出现

药害基金会曾经调查全台1072名18岁以上民众,发现高达7成民众以为「药物过敏只在吃药后立即出现」,2成民众以为药物过敏只在老人、小孩、孕妇及曾有药物过敏史的特定族群才会发生,但这些认知都是误解迷思,民众对药物过敏的知识明显不足。

事实上,在服用、涂抹或注射药物后,引发身体出现过敏症状,就称为药物过敏。值得注意的是,药物过敏可能立刻发生,也可能在服药后两到三天,甚至也可能在两到三个月才出现,这些延迟性反应让医师在病情判断上相对困难。

药物过敏反应的前趋症状,此时建议先停止用药,尽速带着药物回原开立处方医院之医疗院所就医,即时诊断治疗。(资料来源/药害救济基金会、图/中时新闻网陈友龄制图)

●药物过敏无特定危险族群 止痛药也是过敏大宗

北市联医和平妇幼院区皮肤科主治医师林瑞宜指出,药物种类形式繁多,因此并无特定过敏族群。值得注意的是,越是多重用药的慢性病患或是长者,越容易药物过敏。

(图片来源/药害救济基金会)

除此之外,民众最常自行服用的消炎止痛药,绝对不要超过每日安全剂量。以普拿疼类乙醯胺酚药物来说,每颗500mg的乙醯胺酚每天不得吞服超过8颗。

此外,由于乙醯胺酚成份也常见于感冒退烧药与安眠药,因此止痛药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前,一定要先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如果误把药物过敏当成药物副作用而轻忽,严重时一样会致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