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瑞银资产管理:永续投资的客制化服务成为主流趋势

瑞银资产管理指出,永续投资信念体系涵盖永续的投资信念及永续偏好两个面向。首先是永续的投资信念,即对未来的信念,以及对于风险和报酬的看法。如果不厘清这一点,转向低碳经济就会带来颠覆效应,无法充分反映在市场价格。其次是永续偏好,即个人或机构投资人希望避免、达成或配合的目标。例如主权财富基金可能支持区域内的永续发展;一个女性占多数的教育退休基金,在资本配置中可能更加关注多元化、平权、包容等标准;又或者,个人或机构的资本配置,可能只求不违反全球普遍的人权原则。避免因永续议题造成声誉受损,也是永续偏好的一种,此时不需要基于特定的信念考虑ESG议题对报酬的影响,可在投资组合中直接加入这项偏好。

瑞银资产管理说明,永续性之所以难以定义,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内容持续在演变,科学、媒体、法规,乃至全球和社会规范之间,错综复杂相互影响,造成每个人对于世界应有的发展,事情的轻重缓急,各有不同看法。其他的投资也有类似情形,没有单一的投资组合能够同时符合所有投资人的需求。价值型、成长型孰优孰劣,始终没有定论;主动式、被动式投资也各有千秋。有些投资人可以接受低流动性,有些人则无法承受相同的风险,关键在于风险需求如何配合投资目标。

瑞银资产管理进一步说明,永续性同样也需要配合个人或机构的永续偏好,目前整个产业还不够成熟,对这些偏好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永续投资信念(例如:人权是不是重大财务议题,气候风险是否反映于市场价格),与永续偏好(针对资本配置的偏好结果,例如不违反最低人权标准、避免破坏环境,甚至透过资本配置促成正向环保结果),往往混为一谈。

瑞银资产管理表示,个人和机构投资人都需要花更多时间和心力,厘清自己的永续偏好,有助于解决ESG的各种困惑误解,找出最适合的投资组合,达到所有目标。然而,这项工作永远不会「完成」。永续性就像法律,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近期的电影《法律女王》演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erg的生平,其中有一段名言:「法官受到判例约束,但也不能忽略文化的变迁。法庭不会因一天的天气受影响,但必然要考虑长期的气候…。法律永无完备之日,需要持续修订…,未来也一样。」永续性持续在演变,投资人也需要随之调整投资组合,确保永续偏好能够反映投资受益人的偏好。

瑞银资产管理认为,永续性不会有单一的解决方案,然而只要审慎管理,客户多样化的偏好也能促成创新,为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有能力,也已开始因应投资人多样化的ESG偏好,透过不同的投资组合,达成特定的结果。这个方式应该涵盖主动式和指数型投资,乃至公开和私募市场。持续成长的影响力投资、永续主题策略,以及永续指数型和指数股票型基金(ETF)解决方案,都是实际的例证。除了传统的ESG投资组合,剔除业务有争议的公司,如今的投资人还能够配置主动式或被动式投资策略,设定永续主题的目标,譬如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蓝海经济、循环经济、废弃物管理、营养、性别平等。投资主题还可进一步细分:举例而言,投资人可以明确选择涵盖锂矿曝险的ETF,这种金属是电池的重要成分,对于净零转型不可或缺。

总结来说,永续投资的整体趋势很清楚,资产管理机构要与时俱进,必须持续创新,并且更专注于个人化服务。唯有提供更客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客户体验,真正服务客户,才不会被潮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