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峰会」建构世界新秩序 美国还能掌控主导权?

▲习近平出席金砖峰会。(图/路透)

● 赵春山/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

本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峰会,是近期最受国际注目的一件大事。因为,有24个国家元首参加这次盛会,其中多数是全球南方国家,而且还包括了目前全球战争热点地区的一些国家。

2009年金砖国家成立时,只有中共、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四国。2010年南非加入成为第五个会员国。2023年金砖国家于年度峰会上同意,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将衣索比亚、伊朗、沙乌地阿拉伯、埃及以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纳入金砖国家成员。此外,据说白俄罗斯、亚塞拜然、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三十几个国家也希望加入金砖国家。甚至身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也打算「两边下注」,提出了申请。

如此庞大的体积,当然使西方国家侧目。先不谈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单就经济实力而言,金砖国家扩员后,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贸易占全球五分之一,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全世界的35%。

▼金砖国家扩员后,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贸易占全球五分之一,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全世界的35%。(图/路透)

金砖峰会地主国俄罗斯 被视为普京的外交胜利

这次峰会被视为地主国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次外交胜利。在俄罗斯于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西方对其实施了全面的经济制裁,切断了俄罗斯与全球银行体系的联系,并试图在外交上将俄罗斯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离。例如,由于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使他去年无法前往南非参加金砖峰会,而被迫在网上发表讲话、和与会国家领袖进行对话;但掌握这次峰会主场优势的普京,却借机对外制造一个假象;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所说,「俄罗斯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与会,显然是在为普京「送暖」。「习普会」已是俄乌战争以来的第四次。习近平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但中俄世代友好的深厚情谊不会变」;普京说,「75年来,俄中已经发展成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两人交情之佳,可说溢于言表。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与会,显然为普京「送暖」,两人交情之佳,可说溢于言表。(图/路透)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 是这次峰会一大「亮点」

习近平当然不忘展现中共在金砖国家拥有的举足轻重地位。习在峰会提出建设「五大金砖」的新主张,包括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和「人文金砖」。中国占金砖国家整体经济产出的60%以上,这使北京有能力对其他成员国,做出提供更多投资和贷款的承诺。

习近平在喀山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晤,是这次峰会的一大「亮点」。自2020 年中印爆发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即陷入僵局。但在峰会召开前夕,双方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为两国修复关系做了铺路的工作。《纽约时报》评论说,两人五年多来的首次正式会晤,「增加了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关系解冻的可能性」。

习近平在与莫迪会面时表示,「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增进战略互信」;莫迪也回应说,「相信彼此会敞开心扉来对话」。双方一来一往,就有评论家指出,这是「中国的战略性胜利,印度的策略性成功」,意即中共能够在战略上稳定中印关系;而莫迪也得到一个向国内交代的「果实」。

▼中印一来一往,评论家指出这是「中国的战略性胜利,印度的策略性成功」。(图/路透)

金砖国家的成立 为了制衡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G7)

西方媒体也评论,金砖国家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制衡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G7)。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金砖国家跨越地域、种族、宗教,体现了国际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而G7则是具有白种人、基督教为主的单一价值观。金砖国家显然更能迎合国际多边主义的趋势。

为了摆脱美元在国际金融的掌控地位,并与全球跨境支付最主要的金融讯息传输系统「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从事竞争,中俄都提出大幅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的建议,包括创建一个多边金融支付平台的「金砖之桥」(BRICS Bridge)。据此,俄方曾提出建立金砖国家单一货币的构想,虽未被列入此次峰会议程,但在多个主要产油国成为金砖成员国后,会不会推动发行性质相当于「石油人民币」的单一货币,仍备受外界瞩目。

金砖国家在政治、经济及人文领域皆有进展,惟在促进防务合作方面鲜有作用;因此有中国大陆学者指出,防务合作不代表转为军事联盟,在地缘冲突及国际秩序变乱下,金砖合作拓展至军事领域,应有助区域稳定及和平。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Yuri Ushakov)甚至建议,「金砖国家必须将全球南方与东方集结起来制衡西方。」

▼金砖国家跨越地域、种族、宗教,体现了国际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图/路透)

国际政治发生结构性变化 美国还能掌控主导权吗?

美国当然不会乐见上述的情况发生。尤其美国视印度为印太战略的核心,对印度的对外政策动向特别感到关切。事实上,印度长期采不结盟政策,同时参与美日澳组成的四方联盟,以及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这就凸显了印度两面讨好的外交手段,不会轻易选择远离西方。

对此,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派翠克(Stewart Patrick)表示,中印关系缓和符合双方利益,但它们的长期地缘竞争仍会存在;印度无意「用中国的霸权取代美国的霸权」,也不愿让金砖国家成为一个「反西方集团」。其他像巴西和南非这些金砖国家,它们是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取得平衡的方式,而不是找选边站队的机会。

外交议题并非下个月美国总统大选的聚焦所在,但选前召开的这次金砖国家峰会,已对选后美国新政府释出了一个重大的外交讯息,那就是「国际政治体系已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未来美国还能继续掌控主导权和发言权吗?」

●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美丽岛电子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