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相吁建构来自亚洲的新国际秩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一)。(美联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6日在第27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晚宴上致词。据《日经新闻》27日报导,鉴于俄乌冲突导致世界和平动摇,岸田称「乌克兰或许是明日的东亚」,提出需要构建重视自由和法治等价值观的「来自亚洲的新国际秩序」。

岸田形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威权主义国家践踏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侵略」,而「应对国际秩序的动摇,应设想构建什么样的亚洲未来」。他称「乌克兰或许是明日的东亚」,强调反对凭借武力片面改变现状,表示亚洲「应不断构建拒绝武力、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秩序」。

印太地区与中国关系深厚的国家不在少数。岸田对此表示:「并非『站在中美任何一边』,而是『维护或失去普世价值观与和平秩序』的问题」。他说,「作为增长最快的世界经济中心,亚洲的行动将改变世界」,强调在印太地区推广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

岸田还提及「印太经济架构」(IPEF),对美国主导启动IPEF表示欢迎。他说「日本将成为美国与亚洲各国的桥梁」,并会持续敦促美方回归《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前身为TPP)。美国若回归CPTPP将可促使其市场自由化,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则带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岸田指两者应该「在战略上并存」。

27日上午,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地在「亚洲的未来」上发表演说,他则称IPEF是「政治性架构」,并对其排挤中国的意图表示担忧。他说,「中国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却被排除在外」。马哈地一直认为,东协各国加入意在对抗中国的架构,不会对各国的经济增长有帮助。

谈到中美关系,马哈地称,「美国应认识到与中国共存的重要性」。他还提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望连任第三任中共总书记,而透过巩固长期政权,中国可以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