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非营利事业更需要内部碳定价

政府力推节能减碳,包括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学校、医院及非政府组织,也都会排放不少温室气体,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图为获选全国唯一高中以下国家永续发展奖的云林县虎尾镇廉使国小,展出踩单车发电制作爆米花的减碳生活画面。图/本报资料照片

为了解决气候危机,我们必须要全世界每一个人、政府及温室气体排放源都要动起来,首先,政府主要责任是制订与执行各种有效因应气候危机的政策,我们先不论如何让全世界的每一个政府都动起来,仅就一个排放不少温室气体的企业厂商而言,面临政府要求的各式各样气候管制工具,如何让企业动起来去做到节能、减碳及除碳,以满足政府的法规规定?

近年来,很多企业自发的实施内部碳定价制度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做法,内部碳定价可以将与排碳有关的成本(包括减排成本、碳税费等碳价)纳入企业营运策略和财务分析中,使得排碳外部成本得以成为企业的内部成本,确实进入各部门生产与决策的过程之中。

■营利事业减碳动机远高于非营利事业

国内外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国际企业,都已经采用内部碳定价制度,来达成鼓励企业内部每一个阶层、部门及员工都努力自发地去做节能减碳和除碳的工作,包括高层的投资决策、研发部门研发低碳转型与创新科技、及改变每位主管与员工的行为去推动各种节能减碳专案等等。台达电就是国际知名的案例,其运用内部碳定价制度,向各成本中心根据营运产生的排放量征收300美元/吨CO2的内部碳费,收入成立基金,用于能源资源管理、投资减排设施、投资开发再生能源、投资低碳创新研发。结果显示既有显著减碳成果,也提升企业营利。

总体而言,近年来全球实施内部碳定价的营利事业数量几乎翻倍成长,除了因为企业早已面临很多政府的节能减碳管制与经济诱因制度之外,主因是排碳产生的成本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及生存,因此营利事业有很深刻的动机去推动内部碳定价。

但是除了营利事业,社会上还有很多非营利事业与机构,如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学校、医院、以及非政府组织,也都会排放不少温室气体,但是一般而言,他们的节能减碳努力不足,成效不佳,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主因是其非营利的特征使得政府主管机关对于非营利事业的减碳要求与管制都比较薄弱与落后,只有资讯、宣导及鼓励等软性作法,其次,非营利事业员工都较不具有成本效益观念,使得非营利事业及其员工多自认为减碳与否与其无关,而常有许多浪费能源与资源的行为。

■耶鲁大学实验证明,收付碳费具明显减碳效果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之下,非营利事业与机构更需要使用内部碳定价制度,去激励机构长官与员工去做节能减碳。但是案例很少,在此介绍美国名校耶鲁大学的内部碳定价,供国内非营利事业与机构参考。

2014年耶鲁大学校方接受教师与学生压力与要求,决定推动校园内部碳定价制度,首先,校长成立一个包括老师与学生的工作小组,成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William Nordhaus教授,接着,这个工作小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进行一个校园内部碳定价实验研究,随机选出校内20栋主要建筑物,分为四组,分别执行四种内部碳定价方案:1、仅提供能源耗用量与碳排资讯,没有碳费;2、课征碳费,40美元/吨CO2,20%碳费收入专用于节能减碳工作;3、课征碳费,并以减排1%目标,排放量高于或低于此目标者需支付或收受每吨40美元的碳费;4、课征碳费并采收入中立原则,减排百分比大于或小于平均值者分别收受或支付碳费。实验显示碳费具有显著减量效果,最后校方采用第四个内部碳定价方案,推行到全校,迄今成效卓着,值得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