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大叔求生守則【自強篇】熟男當自強 好學不戀宅

大龄男性比较「慢熟」,专业度高的课程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建议大叔们多多参与,扩展学习与交友。本报资料照片

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渐成为法定老人,不同于老一辈,他们「不再是大男人」,同意退休共好,而非彼此折磨。不让女性视退休老公为灾难,大叔当自强。

一大早,十来位大哥大姐穿起围裙,俐落备料、切菜,这天是嘉义县水上乡乐龄中心每月一次做公益便当的日子。一个便当一八○元,限量一百个,以「大龄熟男掌大厨」、「地方特色入餐盒」为号召,大受好评。现在参与者男女不拘,但一开始是源于疫情期间开办的「男士料理工棚」,由在家通常远庖厨的大叔们,挽袖洗手做羹汤。

二○二二年,嘉义县水上乡乐龄中心主任黄意萍观察到乐龄班的夫妻学员们,太太染疫生病,先生便苦于不知该吃什么,马上营养不良,于是推出「结合营养学,具预防医学长照精神」的大龄男士料理课程,即「男士料理工棚」。反应热烈,每期都额满,持续开课一年。

大叔学料理 挑太太不会的

曾获二○二三年「乐龄教育奉献奖」的黄意萍是开课高手,参加乐龄课程大约女七男三,有时甚至八比二,如何吸引男性参与,一直让她煞费苦心。没有想到,以为大叔们兴趣缺缺的料理课,竟然秒杀?原来男士们觉得课堂上没有女生正好,不会因为做不好被嘲笑,也不用担心自己问了笨问题,一定要学个厉害的菜色,回家献宝。

黄意萍发现,同样学做菜,大叔和女士不同。首先,对老师所教不会完全照单全收,回家上网自己查,再来说「老师你说得对」。同时希望老师教「不是老婆平常会做的菜色」。于是老师专门为大叔们设计手路菜,如鸡翅去骨包入米饭的翅包饭,有点费工,但好吃又可展现厨艺。

「男士料理工棚」开课一年,这下子女生不依了,也想参加。黄意萍将课程转型成「野放厨房」,结合在地特色,让产地食材直送餐桌,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每月一次,乐龄大哥大姐联手做公益便当。女性加入后,分工有调整,男士们打菜不均,又被说装盘不好看,「那妳们女生来做」,现在大多由大哥炒菜,大姐装盘。

夫妻应共好 避成家庭灾难

为何希望男士加入课程?黄意萍说,其实不少女性视退休的老公为灾难,「我家老公就要退休了怎么办?」原本老公上班,太太处理完家务就很自在,老公退休整天待在家,太太行动就受限。「为何又要出去?」、「上那个课要做什么?」许多女性上课认识朋友,形成自己社交圈,老公看着往外头跑的太太,愈看愈不顺眼。

所以,男性若参加乐龄课程,不但扩展学习与交友,对老婆也是好事一件。黄意萍发现,男性不是不愿意上课,但课程要有吸引力。她曾为大叔开设水电土木基础课程,结果来报名的清一色是婆婆妈妈。大龄男性比较「慢熟」,且对专业度高的课程有兴趣,例如登山向导教导打包行李、日本演歌教唱等。

黄意萍说,乐龄中心成立宗旨就是「翻转刻版印象,创造新老力量」,战后婴儿潮一代已成法定老人,他们「不再是大男人」,加上女性自主意识擡头,大家应有共识,「退休应该共好,而非彼此折磨」。长泰老学堂健康照顾体系执行长林金立也说,日本将退休或老年视为「社会资源期」,继续付出,找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