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医产业当自强

新政府五二○执政即将届满周年,「亚太生技中心愿景推动成效如何?从指数频频破底来看,尽管口号喊得响亮,对产业实质助益恐怕不大。

【文/徐玉君

没有一个产业可以因为政策的积极扶植就立竿见影,尤其是生技医疗产业;新政府执政即将满周年,于是推动台湾成为「亚太生技中心」的愿景被拿来体检做文章,而政策的急功好利反而成为阻碍;生技医疗是个门槛更高、技术领域更广的产业,需要时间资金人才、政策…的逐步到位,才能成就于万一的领域。随着投资人对生医投资的降温,或可为产业带来另一番气象

小英执政以来,上柜生技指数从去年五二○的一七一.九五点一路走跌到目前最低的一三二.四三点,跌幅高达二二.九八%,总市值更蒸发逾千亿元,当然不能归因于政策无能,只是随着生技新药临床的受挫,让投资人不禁怀疑,台湾究竟值不值得发展生物科技研究

政策积极、股价乏力

尤有甚者,台湾新药研发公司股价动辄百元以上,是在甚么样的思维底下,让市场可以认同一家尚未有收入的新药研发公司,享有如此之高的比梦比?原因无他,台湾是个浅碟型的资本市场,投资比重散户居多,人云亦云的结果,很容易造成群聚效应,力拱的结果成就高股价本梦比。

台湾投资人钟情法人报告,一旦有心人士勾结作价,投资人很难幸免于明牌的投资思维,这样的情况往往造成最后的心碎收场,这就是新药投资。相较于欧美市场,尽管生技新药研发在那斯达克生技指数成分股中占大多数,不过由于国外投资市场以法人为主,具有专业的研究人员专责分析新药研发公司的产品、进度、市场、机会…等,甚至可能成为国际药厂并购与否的参考,进而创造新药股的价值

反观台湾,不断比价欧美新药股,却忽略专业的分析研究,于是当股价与实质面无法契合时,毫无上限飙涨的股价,自然会在时间的催化下,用真面目示人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不过,台湾的新药研发在近年来确实已有相当程度的进展,目前已有高达一七一个品项执行国内外临床试验,包括一期的五四件、二期的七七件以及三期的三二件,甚至有八件已经进入新药查验登记(NDA),当中的六件是二○一六年才进入,代表今年将会有相当多的新药研发产品,正式跨过三期临床拿到新药上市入场券,未来一两年内有机会上市。

新政府执政届满周年,从当选以来,小英政府对生医产业的推动并没有停止,只是生技医疗是个攸关人命的产业,一颗药、一个医材、一项设备…要经过多少个实验修正、临床…周边的配套措施、人才的拉锯、资金的接续…能否周延支撑产业继续走下去?(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93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