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医政策架桩 业者仍需努力
新世代的交替,总会激发出不同的火花,蔡英文+陈建仁对生技医药产业而言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然政策架桩之余,业者仍须加把劲!
【文/徐玉君】
新政府出列,具生医产业深厚背景的正副总统,背书保证二月一日起开始推动《科技基本法》、《产业发展条例》修法,期打造台湾「生技新药创新传奇」,注入经济新活力。然生医产业不会因为政策的积极推动,而一夕之间呈现百花齐放的效果,尤其新药研发更是一门花时间、烧金钱、靠技术、专业…等等所堆叠出来的产业,在历经十数年的洗礼后,生技新药要能出头,还得要业者的努力再努力,而浩鼎即将解盲,是维系这个重点的重要关键指标。
生医产业投资报酬率最高的次产业无疑是新药研发,然而新药研发却是生医产业链中风险最高的族群;一颗新药研发成功固然已属不易,然而要能卖到国际市场则是难上加难,台湾市场小,加上健保制度的紧箍咒,一颗新药在这个市场享受的是名声,不是实质经济,因此终极目标,一颗新药是要卖到国际市场、创造外汇的。
有了这个共识才能知道台湾新药研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其实台湾TFDA法规汇聚了美FDA、欧盟EMA等重重门槛,比之单一的美国或欧盟还要严苛,但是国际市场不见得可以接受TFDA的条件,那是因为台湾至今没有一颗原创新药上市。因此,国内新药研发公司,或多或少可以发现,多数采取授权模式,交由国际策略联盟伙伴进行美FDA或欧盟EMA的临床试验,甚至多国多中心方式进行。
台湾的新药研发能量不虞匮乏,技术研发博士一箩筐,造就许多新药研发药物进入三期临床,包括浩鼎、中裕、友霖、药华药、健永等等;而智擎、F*太景、宝龄富锦等,甚至都已取得药证。台湾在新药研发领域缺乏的是医药管理人才,也就是包括CRO服务、临床规划、药证申请…等相关新药研发流程中的管理规划人才,如何引进、或培育这样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86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