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没教的那一课——中华文化补救教学

参观河北博物院。(作者提供)

台湾的大街小巷,每逢到了选举时节,常常会听到,四处有人大喊救命,抢救之声此起彼落,大家也几乎都习惯了,并不是真的有人命危,或是什么危险时刻,只是此地特殊的一种选举文化,反正就是放低姿态,哀兵政策,请求大家抢救某某候选人,惠赐您的一票。

中华文化补救教学,也是一种抢救的措施,及时抢救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包含了传统的四书五经和文言文等等。这也并不是因为这几年疫情严重时学校停课而耽误了学习的课程,单纯是因为,在上位者有计划性的推行去中国化的运动 ,因此造成了一些无法想见的混乱,以及无法挽回的后果。

例如在2023年12月9日,台湾首屈一指的明星高中,北一女中的区桂芝老师指出,108新课纲完全是无耻的课纲。此话一出,如同平地一声雷,掀起了许多滔天巨浪,也激起了海峡两岸更多热情的回响。有人说她是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当然也引发了一些批评的声音。

作者(图)书法在会场展出。(作者提供)

例如她说,删减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其中的四书,包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极为不妥。她觉得四书是最有系统的生命教材,也是学习民族最珍贵品德的大好机会,如果错过这些文章,等于是学校不教品德教育,放弃人格建立,也就没有所谓的生命觉醒。而且课本中文言文的数量,也被大幅删减。例如以下五篇耳熟能详的篇章,如顾炎武的《廉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荀子的《劝学》,还有连横的《台湾通史序》,都被新课纲所摒除在外。

其实除了国文课纲有大幅的变动,历史课的课纲也有巨大的变化,尤其不容小觑,因为似乎社会大众都把焦点放在区老师所提出的无耻国文课纲,反而忽略了历史课本中的台湾史,被改为本国史,而中国史,居然变成了外国史。甚至未来可能逐渐取消历史课,改为社会学课,来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三科。尤其是行之既久的编年史观,可能会改为专题研究,也许可以借此降低,对某些时期历史的交代不清,或是语焉不详,就用某个专题的事件研究,来转移焦点,或吸引众人的目光。可能借此达到局部窜改历史的真正目的。

其实这并非只是单一事件,有许多有志之士,早已经发现了去中国化问题的蔓延趋势以及严重后果。例如中华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的孙红文会长。孙会长以她一贯的真诚笑容和辛勤奋斗,致力于发扬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2018年成立了中华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协会。许多在台湾出生的孩子们,包含孙会长的一双子女,都有可能错过的那一堂文化传统,和忠孝节义的课程。于是妈妈自己撩起衣袖,不假他人,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去中国化的问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和自我认知。所以早在2023年4月,甚至在北一女区老师惊天一击的无耻说之前,孙会长就主办过两岸诗词书画的参访学习,以及儒家国学易经探讨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都是前所未见,绝无仅有,而且深获好评的文化见习机会。借此补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缺口,不但堪称创举,而且功德无量。

笔者和孙红文会长及团员合影。(作者提供)

小弟今年即将奔六,但在中学时期,就学过许多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课程,至今仍然觉得受益良多,而且影响深远。近日有幸随孙会长来河北学习,同行还有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教授等,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精英,共同学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双脚踏过的土地,做最深切的体验。例如我们去过承德避暑山庄,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普宁寺,在内蒙古的草原围场上骑马,参观了塞罕湖、塞罕坝展览馆,还有塞罕坝机械林场,同时也观赏了最精致的经典大戏《康熙大典》。又去了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博物馆,石家庄城市馆,还有正定古城等。又上了手机的影片剪辑技巧课程,也参与了当地的中秋晚会种种。

所谓口说无凭,眼见为真,以实际的参与行动,来佐证自己的学习心得。而孙会长又以女娲补天的信念,来补足孩子没上到的那些课程,是真正的侠女精神,不容青史尽成灰啊!说来惭愧,小弟也在教育岗位上多年,虽然教的是洋文,但如今也愿追随我孙会长义行,舍我其谁,加入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补课教师团,来共襄盛举。

错过的那一节课,我们来补,您也一起来吗?(黎家庆/英文教师)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