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药性升高、新药不足 医师选择受限
国家卫生研究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所长陈宜君表示,近年抗药性病原菌比率不断升高,临床医师常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陈宜君提供/李念庭台北传真)
抗生素抗药性危机升高,世界卫生组织预估2050年,每3秒就有1人死于抗药性细菌感染。国家卫生研究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所长陈宜君指出,照顾重症或免疫不全病人的医师愈来愈常面临无药可用,或仅有的有效药物有副作用等的窘境。
陈宜君说明,抗药性病原菌比率不断升高,国内医院加护病房检出的抗药性病原菌,从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占比皆有升高情况,如具碳青霉烯类抗药性的鲍氏不动杆菌比率,从68%上升至73%。
陈宜君表示,目前困境包括抗生素新药研发不足、现有药物产生抗药性或供应不稳定,以及同成分抗生素学名药效果可能不相同。她强调,与癌症、罕病等疾病不同,感染可能迅速恶化引发败血症,诊断及治疗「是在跟时间赛跑」,若短缺药品或药效不如预期,是很棘手的状况。
然而,由于国内外抗生素新药研发并不热络,针对反复感染的情境药品选择很有限,影响医疗品质。陈宜君举例,当病人只剩一种抗生素能用,但药物副作用包括肾毒性,对肾脏功能不好的情境,为了救命就可能需要牺牲肾脏、需要洗肾,是临床上常面临的纠结。
陈宜君感叹,20世纪抗生素的研发及量产供应,支撑起我们今日的医疗进步,然而却因抗药性及抗生素短缺问题,造成用药受限及无药可用的窘境。由于抗生素的研发效益低,药价太低,而品质控管需要成本,国际大药厂认为不符合成本考量,几乎都撤出抗生素研发行列。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并由政府鼓励或投资药厂研发生产抗生素。
陈宜君提醒,面临抗生素抗药性全球危机,等待新药研发以外,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有三大重点。民众平时应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接种疫苗、遵守医院感染管制措施来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医师应仔细鉴别诊断搭配适当检验,正确使用药物,而不是发烧都给抗生素,因为也可能是流感或新冠病毒感染,给予抗生素当然无效,而且延迟在黄金时间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此外,病人应遵守医嘱服药完成疗程,减少抗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