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 快要走了?

谢宇程

似乎,《康熙来了》制作群,没有看见各种警示讯号:它犯了电视节目不该犯的错误。这个错误,不是低级的内容,不是置入的痕迹,而是:不好看。

使《康熙来了》广受喜爱的精髓,一丝一丝蒸散挥发了,它的观众,一个一个起身离场了,这个节目,恐怕再过不了多久,要打包下架了。

先让数字说说话。

手上没有尼尔森收视率调查,况且,那也不见得有整体代表性。我收看《康熙来了》,不是从电视上,而是从网路上视频清单收看。许多在海外的、用电脑取代电视的年轻人,会固定点阅 -- 我就是其中之一。而清单上的点阅次数统计,某程度上,可以当作康熙受欢迎度变化的指标。

▲康熙来了,是伴随许多人度过下班后夜晚的节目。(图/本报资料照片陈明仁摄。)

2014年4/3的节目〈明星通告到底要几点到〉,是这个主题用第三次,梗已用老;即使该集有沈玉琳张克帆这样的铁咖,该集第一段点阅数只有 52,959,到了第三段,点击数更仅有六千多,表示八成五的网友,看这一进的时候没兴趣看超过一半。2014年各集的数字,有些起伏,大致如此。

随手点三支 2012年《康熙来了》的影片,点击数分别是十万、九万九千,十五万。虽然有高有低,大致上,是2014年各集点击数的两倍到三倍,和有趣程度逐年下降,太有关系。近年来,每次点开康熙的视频,看到乏善可陈的内容,都怀念几年前的节目内容。

举例来说,2009年十月那一集〈无缘情侣再续前缘〉,张克帆和欢欢,二十几年前的少年情侣,中年重逢再诉衷情,多少人都看得哭了。那一集,至今四十二万人点击第一段,三十四万人点击第三段 -- 超过七成五。观众不是没有耐心看到完,只要你给我们好节目。观众,早就用遥控器投票

我没有更完整全面的统计数字,而且每一集的收视率,也是有振荡变化。现在看Youtube点选数字,可能很难排除时间累积因素,有利于比较久之前的节目。但是,节目主题重复、无聊、失去真诚,有如此感受的恐怕不只有我。

我对康熙有些特别的感情。当我离开比较纯朴的家庭、学校环境之后,是看康熙让我了解许多都会年轻人的生活观点,原来和当时内向的我有那么大的不同,甚至教我如何跌跌撞撞地适应社会与人群。

康熙对于台湾演艺、文化、影视圈更有一层特殊意义。它可以算是台湾人才、创作,在整个华人圈可以被看到的展示窗,甚至是一个火箭发射器。有才华的人、好的作品,借由康熙在华人圈子的收视度,可以很快地受到瞩目,得到机会。

康熙是台湾影视界难得的资产,近年却没有善加维护经营

说到最底,康与熙两位主持人,默契、机智风趣在电视圈内少见。有这样功力的主持人,台湾不到五个;要说组合,更没有另一对了。

但是现在,《康熙来了》奄奄一息。毫无特色、表演粗糙的少男少女、一心想红但未成气候艺人,被拱上康熙的舞台展露缺陷。宣传电影、电视、书籍餐厅,我们 勉强还能假装没发现。但是安排无话想说,说话味如白蜡的明星,在节目上讲些言不由衷的空谈,就让人难忍了。更有甚者,毫不吸引人的节目主题一再重复,只好靠来宾放大情绪来撑场面

每当蔡康永先生勉力大笑着说「天哪快笑死我了」,每当徐熙娣刻意用麻辣的词语,掩盖节目内容本身的平淡,我都感到好凄凉。曾经,《康熙来了》的舞台上,因为呈现独特的经历、不凡的想法,就可以不矫揉造作地吸引人。他们忘了《康熙来了》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如镜地反射都会男女、年轻群体的爱恨好恶。

▲《康熙来了》堪称台湾综艺史上最成功的电视节目之一。(图/本报资料照片,记者陈明仁摄影)

在台湾,一个十年的节目不容易,它几乎算是活化石,联系着一群人的认同与感情。在台湾,一个有华人圈能见度的节目很少有,是台湾整个演艺产业一根重要梁柱。《康熙来了》若是善加经营,是制作团队聚宝盆,是台湾演艺界名人堂 -- 十年累积声誉与能见度,如果只因疏懒于规划设计,或是因公关投机因素,被挥霍贱卖。真的、真的不值得。

原文《康熙来了》 快要走了?2014年4月29日发表于部落格学业小栈作者为《做自己的教育部长》作者、学与业研究作家谢宇程,目前经营脸书粉丝专页学与业小栈。本文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