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智/康熙不来了,两岸更惨了
▲《康熙来了》最终集记者会。(图/翻摄自YouTube)文/王尚智
「康熙来了」播出进入最后倒数几集。这个节目没了,对于整个台湾今后直接间接的影响损失,将会比想像还大!
蔡康永请辞节目,是他个人的生涯决定,酝酿至今也并非一朝一夕。但对于熟悉两岸娱乐及文化市场的人而言,没有了「康熙」,意味着台湾娱乐圈通往大陆及华人市场这扇唯一的「任意门」,年底前也将因此失落且关闭。
中国大陆这些年,影视娱乐乃至文化消费的成长喷涌,成为「大资本、大市场」的产业循环。相形之下,台湾的综艺影视在经济产值上,终究只能逐渐成为「小菜一碟」。
「康熙来了」制作成本上虽也是小菜,但却鲜辣味美!由于恰好应运了两岸新世代的崛起与经济成长的动线,一路陪同成长了12年;小S的俐落直率与蔡康永的深沈丰富,性格互补而相互撞击出难以模仿的「雅俗共赏」的火花。中国大陆无论官员或教授,即使严肃的产官学界对于「康熙」也几乎无人不晓!
综艺娱乐,虽然仅见于大众普罗的日常生活文化,如今到了媒体网路时代汇集出的影响力,就不只是一堆艺人笑一笑、闹一闹而已。「康熙来了」建立了两岸年轻观众长期「认同与情感」的交集地带,以人性趣味消融了不少现实差异与价值分歧。这一直是这个节目最关键的「两岸贡献」!▼《康熙来了》成为绝响。(图/翻摄自蔡康永脸书)
蔡康永与小S的风格鲜明,节目已经成为两岸跨世代族群的收视品牌与生活习惯,独享着影视圈动辄观瞻的宝座。除了是测量台湾娱乐市场价值的「唯一指标」,多年也帮助许多台湾的本地艺人「输出中国」!这些艺人或许有些人略显空泛无知,但却被视为另类的单纯有趣,主要还是因为康熙两人的机智妙趣,为他们「镀上一层」大众熟悉的光芒。
前几年「康熙来了」尝试将节目发展立体化,借由巡回中国大陆各城市的「康熙盛典」,导入了脱口秀及演唱会拼盘的商演模式,一度带来令人惊喜的全新创意与效益。只可惜中国市场利益竞争剧烈,一旦树大招风难免招嫉,之后传出封杀台湾艺人的影响力,没有了批文许可,这两年节目还是只能「退回台湾」。
而随着台湾本身大环境景气退潮,本地媒体产业发展也进入低迷单薄,「康熙」本身的节目瓶颈与人才流失,对照着更多「中国制作」的影视节目,反而「回销台湾」获得高收视率!向来对于两岸市场和趋势人心,在第一线深具观察洞悉的蔡康永,无论是危机或者机会,自然不会继续仅在台湾局促着坐井观天、欺瞒自己。
▼早期的康熙邀请的专访人物从娱乐圈至政治圈皆有,内容多元。(图/翻摄自YouTube)
影视娱乐虽然是「强势文化载体」,缺憾却是:无法长期保鲜。台湾2300万人口终究也不会有能够雄霸华人娱乐领域的资本规模与市场地位。「康熙来了」既然无法在12年的今后继续确认自保,何不在口碑价值仍有灿烂光辉之际,成为「无法替代的传奇」?
于是,真正损失最大的台湾本身,从此平白失去一个绝无仅有、也不会再有的「传递台湾社会多元价值」的任意门!包括那些基于「康熙来了」的两岸收视观众,经由节目本身而在两岸族群与世代间所产生的一种相互的「凝视与对话」。
这正是娱乐文化本身,最珍贵的部分!借由人性笑泪共容的多元传递,日夜涓滴去形成某些分享与了解,滋润化解那些意识形态分歧所造成的粗糙摩擦。不再有「康熙」的今后,少了由衷让人发笑的小S与让人思考的蔡康永,单单两岸网路乡民没事也漫天开战,就该有得瞧了!
●作者王尚智,作家、媒体观察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