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斐德退出先进制程 却意外开了扇窗

格芯执行长 柯斐德。图/摘自公司官网

格芯(GlobalFoundries)短短14年内,跃升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其执行长柯斐德(Tom Caulfield)敢跟大家打赌,现在每个家庭里所有电器和电子设备里,都会使用到格芯生产的晶片。他强调,会致力巩固公司在业界第三大的位罝。

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需要大量功能强大的绘图晶片,这让晶片商辉达的市值得以突破1兆美元。虽然格芯未专注于为客户生产绘图晶片,但其生产用于电源管理、显示器连接或加强无线网路连接等用途晶片。

柯斐德表示,AI是让晶圆代工产业规模在未来八年倍增的催化剂,在此重大机遇之下,即使格芯的市占率就算不能变更大,也肯定有「理应得到的份额」。

格芯五年前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就是退出与台积电之间在先进制程上的竞赛。随着中美贸易与科技战,让人担心全球过度依赖台积电而致力分散晶片生产来源。格芯已投资约70亿美元扩大新加坡、德国、法国和纽约州的晶片产能分散风险。

虽然退出与台积电的争霸战,但格芯却发现当初的决定,让其现在能置身于地缘政治冲突之外。尤其并非生产先进晶片,因此受美国连串限制晶片出口至中国的影响极低。

超微(AMD)为专注晶片设计,2009年把旗下晶片制造部门分割出来而成立格芯,并在纽约洲马尔他兴建其新晶圆厂。在成为新公司的前几年,超微是格芯唯一的重大客户。但现在大客户已包含高通、恩智浦和英飞凌等。

其2010年收购新加坡特许半导体,2015年并购IBM内部的晶片部门,取得IBM在美国佛蒙特州和纽约州的生产设备。2018年其业务规模达60亿美元。

虽然格芯透过并购不断壮大,但先进晶圆制程的投资是每两三年就呈现倍增。在2018年担任执行长的柯斐德认为,过去并购策略不能为公司创造获利能力或自由现金流。

因此他决定让公司发展策略轴心,转为把所有能量、研发和资本配置集中在那些基本但不可或缺的晶片制造上打造最佳地位,从而开始让格芯转为具获利能力的晶圆代工厂。目前格芯只生产12奈米或以上的市场「必需」晶片。

2021年全球供应链出现晶片荒,格芯所生产的晶片全销售一空。同年格芯在那斯达克挂牌上市。研究公司Futurum集团执行长纽曼(Daniel Newman)表示,由于各种产品都需要晶片,这让格芯有强劲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五大晶圆代工厂分别为台积电、联电、格芯、三星电子和中芯,其中只有格芯总部在美国。

小档案

出生:1959年美国

学历:1977年到1982年圣劳伦斯大学攻读物理学士课程。在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基金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1986年取得博士

经历:2018年3月被任命为格芯执行长和董事。2014年到2018年为格芯资深副总裁。在进入格芯之前前在Soraa、Khosla Ventures、Ausra、Novellus Systems和IBM等大企业担任管理高层

家庭:已婚,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