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劃底層困境 徐崢新片「逆行人生」評價兩極

中国男星徐峥执导的「逆行人生」在近期上映,讲述一名被裁员的中年人,背负房贷等经济压力,被迫从「程序员(程式设计师)变成外卖员」的经历,折射现今中国成年人面对的现实与无奈。但是电影上映后评价两极。

「逆行人生」在8月9日于中国上映,也被认为是这一暑假档期当中最具争议的电影。该片的剧情是徐峥饰演的男主角高志垒,45岁时遭任职的大公司裁员,但又面临房贷、女儿上学学费、父亲住院等多重压力,高志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送外卖。

剧情的刻画尽管时而浮夸,一如徐峥电影一贯的风格,但贯穿剧中的一系列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如大厂员工「996」工时(指超长时间工作),就业环境紧缩、职场年龄歧视,以及P2P(网路借贷平台)爆雷给中产家庭带来的困境,还有外送员在软体演算法中喘息求生存,越来越竞争,赚钱越来越难。

影片引起中国民间许多讨论与关注。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12日18时,该片票房突破人民币1.94亿元(下同,约新台币8.75亿元)。

有看法认为,影片反映了当前环境中各个阶层面临的生存困境。

不过,另一方的舆论认为,「逆行人生」是部一群不懂底层真实生活的「有钱人」编制出来的电影,让「穷人花钱看富人演穷人」,质疑这是消费穷人的苦难。同时,电影的结局也无法鼓励失业的中产阶级坦然接受送外卖的命运,也无法让外送员感受到尊重与理解。一部描述中国底层的电影,意外引起两极看法。

据第一财经,徐峥在10日于上海宣传该片时分享了他体验外送员生活的一个细节。他说,送外卖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来。

徐峥说,这让他意识到,其实很多人面对外送员时,最多只有一个接过外卖的动作,而不会看外送员一眼。因此影片拍摄了很多外送员的特写镜头,每一张面孔背后,都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2018年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在中国民间引起反响与思考,对于「逆行人生」是否可能有如「我不是药神」一样在社会层面引起改变?徐峥回应,电影更多时候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在情感层面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徐峥说,电影改变不了很多现实,但可以改变人心,人心的改变可能是从给外送员打好评开始。「在大家都很不容易的日子里,在现实生活脆弱而不确定的时间里面,以最大的善意对待自己,也以这样的善意对待别人,彼此之间互相传递爱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