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政治神话 蓝绿夹杀下的「嗡嗡嗡」飞得出台北吗?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神》系列五

编按:

台湾每四年一次总统大选,英雄起、英雄落,从2000年来第一次政党轮替迄今,20年来,每逢选战就可以看到政党与媒体造神运动,为求胜选,各政党莫不卯足全劲地招式尽出,过程中带给台湾的伤害与族群间的撕裂,得花上许多时间与精力来弥补。

当时那些声望与民调极高的总统候选人或明星级的政治人物,他们下台前甚至是在执政末期,有的民调狂跌到只剩个位数,有些人想力挽狂澜但在英雄末路的阶段却已是时不我予。2020年1月11日会不会有第四次政党轮替?台湾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人?有没有能够团结各路共同打拼未来的英雄,还是跟过往一样最后的神级明星都是从山顶开始坠落?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放眼台湾政坛,这四年来掀起政治神话炫风的人物,台北市长柯文哲应该是最容易被联想到的一位,2014年,他以政治素人之姿一举拿下首都市长宝座,在目前最主流的网路社群中,不管是声量或是支持度都居高不下,柯文哲一夕之间仿佛成了政治网红,言谈之间、举手投足,都是镁光灯捕捉的焦点。

但时间过得很快,柯文哲的第一任任期转眼即逝,在去年连任之路受到蓝绿夹杀惊险过关后,不要说是关注柯文哲的媒体或支持者,就连柯团队本身也可明显察觉到柯文哲的魅力已经不复四年前,个中的原因当然有许多外在的蓝绿与政治条件。

回顾柯文哲崛起的过程,在踏入政坛前,他一直是医界中顶尖的那群人之一,曾任台大医院急诊部医师、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台大医学院教授,是台湾第一个急诊与重症加护专职医生,也是首位将叶克膜技术引进台湾的医师。

前台中市长胡志强妻子邵晓铃在2006年辅选行程中,发生车祸陷入深度昏迷,柯文哲指派台大急救小组安装叶克膜,救回一命,一瞬间成为全台知名人物;2010年在连胜文枪击案中,柯文哲指挥外科急救团队,积极抢救连胜文,但被称为「柯P」的他敢说敢言,时常在媒体前针砭台大医院,也令高层相当头痛。 至于为何忽然跑出来选市长,柯文哲说,自己经历过了五权宪法的磨练,最后才出来选,2013年,他因为多年前研究助理刘如意购买1张399块塑胶椅疑涉不实发票核实,被调查局列为贪渎案嫌疑人,「如果找不到,就是公务员贪渎罪,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找到,品项不对,就是伪造文书罪,反正你一定有罪」。看到调查局的强势态度,柯文哲当时走出调查局后还怒呛「白痴把国家搞成这样,我自己来干算了」,再加上2011年的爱滋病器捐事件,前因后果加起来最后促成柯文哲下定参选的决心。

在第一次参选的过程中,柯文哲异于传统政治人物的思维、竞选模式是他的最大特点,思考贴近市井小民、讲话直白不咬文嚼字,都是吸引年轻选民特质。柯文哲在言谈间善用敢讲、让人惊喜却又发人省思的「标题梗」,在传统政治人物身上看不到、听不到的谈话,柯文哲讲来毫无违和感,除了受到支持者青睐,也让媒体期待他每次出现的惊人之语。 除了言谈吸睛外,在民进党刻意礼让不提名的环境下,柯文哲初试啼声的选战策略强打超越蓝绿也算是大加分,不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都勇于批评,标榜无党籍的「白色力量」在四年前的那一仗,的确是相当受到瞩目。

在选举过程中,柯文哲创举也不断。首先,柯文哲没有班底,团队里除了来自民进党的借将外近乎真空,因此他把脑筋动到「海选」上,在当时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不止竞选团队要海选,未来市府团队也要海选,也定调未来「开放政府」的施政主轴。「海选」落实了柯文哲开放政府的理念,也是最好的宣传与自我介绍,没有论功行赏、交换条件,不论出身只论能力,充满实验性,也成功打起话题

另外,柯文哲在竞选期间也两度公布竞选经费,面对连胜文阵营对MG149案的质疑,更一口气公布夫妻两人18年来的所得税扣缴凭单和个人财产,以及MG149中叶克膜团队(SICU)互助金帐号、存折和所有私帐细目,打得连阵营哑口无言反出洋相。

为了遵守竞选经费控制在8000万元的承诺,柯文哲还提早停止募款,强调「细节经不起放大镜检验」,但对柯文哲来说人格不容污蔑,就算宁可断手断脚也要维护道德的正当性。 「改变台湾从首都开始、改变台北从文化开始。这是一场以文化为主体的社会运动,这也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以改变政治文化为诉求的选举。」柯文哲在2014年喊出终结蓝绿恶斗、改变台湾政治文化等诉求,挑起民众厌倦国家机器长年被蓝绿两党左右的心理,字句喊进支持者耳里,且选举期间不插旗买广告、提早关闭募款帐户、全面公开募款单据、不打负面文宣战、不开政策支票,用实际行动让选民看到改变,最终以85万3983票、57.16%的得票率,成为台北市改制为直辖市后,首任无党籍市长。而柯文哲几乎只靠空军就打赢选战,尤其特别倚重网路与年轻族群互动,也成为之后选举的新型样板。 但再高的浪都会有消退的一刻。顶着横扫台北市12行政区之姿,柯文哲满载市民期待风光入主台北市政府,上任前的高声势、支持者预期心理,也成为柯文哲执政的包袱,没有太多机会与时间可以挥霍,选民送进市府,无非就是要尽快看到结果。

以当选前喊出「五大弊案」-大巨蛋、三创园区、美河市、松山文创双子星为例,柯文哲上任没多久改口「五大案」便惹来不少争议,虽然没有反映在民调支持度上,但对柯文哲来说却是「蜜月期」结束,特别是当他接受议会与市民监督后,选前所创下的神话也开始面临各项检验的挑战。 2016年可说是柯文哲最难过的一年。他的支持度在鼎盛之时一度高达8成,到了2016年,先是因为内湖塞车、复兴北路建置自行车道等交通问题,以及小灯泡事件,在4月时跌到5成6,接着更因市政迟迟看不到成效,7月时再跌到4成2。 其后,2016年9月时又有砍敬老金事件,直到该年的12月,柯文哲的施政满意度只剩下3成2,从第一名的神坛跌落到全台倒数第二,也被外界酸成「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尽管在2017年先后因为台北灯节、世大运的成功举办,让民调回升,但都难以回到昔日鼎盛荣光,但到了2018年,柯文哲又因为「两岸一家亲」道歉态度反复的「歹势事件」,再次让自己的支持度受到挑战,甚至跟当时力拼连任的主要对手丁守中出了民调黄金交叉。 在去年的连任之战中,柯文哲方面本以为2018九合一选举可以复制2014年的热潮,除了再办海选征才创造话题外,仗着执政者优势,不论对手如何批评、激将,仍坚持到最后期限才请假跑选举,但没想到民进党最后仍推出姚文智出马竞选,一路参选到底的过程,让某些人期待的弃保效应胎死腹中。开票当天,姚文智的得票比预期高,蓝绿归队左右一拉,柯文哲在惊涛骇浪之中仅以3千余票险胜,这样的结果也让柯阵营对民进党的不满一口气爆发,双方关系自此更趋微妙。 连任过关后,柯文哲争取总统大位的企图越发明显,面对旁人劝进,他不但多次走出台北市南下与支持者、柯粉俱乐部互动、测试声量,希望弥补2018年选举最弱的陆军一环,甚至在今年3月出访美国,希望借由跟美方智库、政要打交道,取得最基本的支持与理解,替未来的竞选铺顺利路。

接下来,柯文哲5月、6月还将接连出访日本、大陆,动作不断的背后或许没有明说,但从他平常访问的只字片语即可看出,「做好准备」这句话一再重复,柯文哲的下一步,蓝绿阵营都看在眼里。

不看好柯文哲挑战总统大位的人认为,柯文哲在两岸的政策与态度立场会受到诟病,当蓝绿对决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善意者觉得柯文哲摇摆不定,激进派甚至直指柯是卖台者。另外,对内,柯文哲或许可以用理念与执行力说服支持者,但对外不论在两岸或是国际,他拿不拿得出相等份量的论述与作为,也是会受到质疑的一点。 柯文哲在2014年趁势而起,力图在执政所及范围内贯彻「白色力量」的精神与承诺,但最后还是得花上2年多时间才进入状况。5年前那位脱下白袍力图改变台湾政治、冲击蓝绿的「阿北」,所得到掌声与支持度在这几年的确创下了首都奇迹,但要竞选台湾领导人的这一局,想再上一层楼,该思考的问题是,当初支持他的粉丝们为何热度消退,走出了网路跟台北市,要如何号召更多的柯粉站出来表态支持这位每天在嗡嗡嗡的「阿北」?

另外,柯文哲因2014祭出终结蓝绿恶斗的诉求而胜选,但却因为团队缺乏施政经验而遭市民质疑,惊险连任市长之后真的适合挑战国家领导人吗?毕竟,台湾真英雄一旦位居领导人地位,需要凸显的是不蓝不绿的特质,不再以二分法撕裂人民情感,有经验、懂得国家运作、具备执政能力的人,才能引领台湾继续走向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