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视野-细胞外泌体的医疗前景与商机

外泌体也与病毒感染疾病相关,目前已有9项治疗新冠肺炎的外泌体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图/美联社

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都会分泌一些奈米级膜状粒子,统称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作为细胞间讯息沟通的重要角色,依照大小与生成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外泌体(30-150奈米)、微囊泡(100-1,000奈米)、细胞凋亡体(1000-5,000奈米)等,其内含物质因细胞种类而有差异,包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细胞外囊泡因为具有多种不同传递与调节生理机制的功能,其中外泌体被认为可作为药物传递的关键载体、疾病检测的非侵入性检体来源、以及了解各类疾病,如癌症的致病机转,近年来成为生物医学的热门研究。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全球在外泌体的商业规模预估在2030年可达22.8亿美元。

外泌体受瞩目的医疗领域首推癌症,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态的液态生物体(liquid biopsy),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相较于循环肿瘤细胞或循环DNA,细胞外泌体被认为稳定性更高,更可成为新一代疾病生物标记的检测平台,例如一些外泌体内的微小RNA检测可诊断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用来评估化疗药物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利用抗体抓取外泌体结合萤光检测技术,使体液样本的外泌体检测无须经过纯化,即可检测外泌体内外的蛋白质表现,例如血浆外泌体中的纤连蛋白(Fibronectin)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但细胞外泌体内核酸分子的非纯化检测方法仍待开发。

外泌体具有容易穿过生理屏障的优势,例如血脑屏障,因此被视为新一代的药物运输载体,并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例如利用植物来源的外泌体,装载姜黄素治疗大肠癌;另外,间质干细胞对肿瘤有趋向性,可利用间质干细胞的外泌体,携带KRas-G12D致癌基因的干扰RNA片段治疗胰脏癌等。外泌体也与病毒感染疾病相关,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带有细胞接受器ACE2的外泌体;研究也在小鼠感染模式中,使用人工制造、带有ACE2的外泌体,可显著降低肺部急性、慢性发炎和出血的情形,将来可开发外泌体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目前已有9项治疗新冠肺炎的外泌体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间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开发作为发炎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而许多研究发现,间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和细胞相同的免疫调节特性,例如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可改善类风性关节炎的发炎,目前也有多项临床试验持续验证其功效,例如以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外泌体改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相对于干细胞治疗需要植入细胞、培养过程的细胞可能出现不稳定和微生物污染等风险,使用干细胞的外泌体则具有一些优势,例如外泌体可以使用过滤法达到无菌化、无需植入细胞本体、可浓缩以提高注射单位体积内的数量、便于保存、运送、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抵达细胞无法到达的大脑等。

以外泌体作为治疗药物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稳定且可重复的分离技术、外泌体的细胞种类来源、提高外泌体的细胞靶向性、可维持外泌体稳定性的保存技术等。而一旦改变组织或细胞培养的方法,则极有可能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因此建立细胞外泌体制造的GMP规范,是维护医疗使用安全的必要策略。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必须验证外泌体药物的安全性、毒理及免疫源性;也必须在临床试验的二、三期中,检验自体或异体的外泌体药物有无长期不良影响,更必须建立适用于细胞外泌体的药物开发、给药指南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