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戴错恐酿干眼危机 医:出现4大症状应治疗

口罩戴错恐酿干眼危机 医:出现4大症状应治疗。(示意图/Shutterstock)

全民戴口罩拚防疫,但医师提醒,若口罩没有贴合鼻梁,呼吸时的气流恐加速泪液蒸发,增加干眼症风险,呼吁出现干涩、异物感、灼热感、畏光等4大干眼症状须治疗,避免伤角膜。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眼科主任郑惠川今天表示,说起干眼症,很多人认为只是眼睛干,滴滴眼药水就没事,但实际上,干眼症是一种泪液不平衡导致的疾病。

郑惠川解释,泪液主要负责确保眼睛湿润,由外而内分为脂肪层、水层和黏液层等3层,只要其中一层分泌不足或不稳定,使得泪液渗透压变高,就会造成角膜破皮或发炎。

郑惠川指出,干眼症成因复杂,年龄、环境、疾病史都是危险因子,泪液分泌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减少分泌,而停经后的更年期妇女则会因卵巢失去功能,因荷尔蒙导致泪液减少。

郑惠川说,在疾病方面,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如红斑性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症等,体内会出现自体抗体,攻击眼睛泪腺,也可能导致干眼症;此外,过度使用3C产品、戴隐形眼镜者也会比一般人容易引起干眼症。

基隆长庚医院眼科医师孙启钦表示,林口长庚研究团队针对1997至2013年台湾健保资料库中的干眼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推估国内干眼盛行率约7.85%、全台约有180万名干眼症患者。

孙启钦说,研究也显示,18岁以下的干眼症患者出现角膜损伤风险,比老年患者高出6.66倍,若不及早确诊治疗,恐致角膜穿孔、发炎溃疡等并发症,恐有失明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改变民众生活习惯,愈来愈多人居家办公、上课,不仅盯3C产品时间,长时间不正确戴口罩也可能让干眼症状加剧。

郑惠川说,受疫情影响,台湾民众每天平均使用3C产品高达11至13小时,眨眼频率降低,加上长时间以不正确的方式戴口罩,一旦口罩无法贴合鼻梁,呼吸气流会向上流动通过眼球表面,增加泪液的蒸发,无形中增加干眼症风险。

孙启钦提醒,干涩、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是干眼症4大症状,可以透过治疗减缓干眼症状、避免角膜受伤,轻度干眼症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搭配热敷按摩缓解症状;中度干眼症则建议加入抗发炎药物、自体血清治疗、泪管塞等方式控制病情;重度干眼症必须再接受局部免疫抑制剂或手术,以避免视力损害。(编辑:张芷瑄)1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