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两岸第一课 提前开考

(图/本报系资料照)

新春伊始,海峡上空的积云仍然蔽日。在ECFA早收清单遭部分冻结、诺鲁断交、大陆调整M503航线,和民进党政府突然叫停国内旅行社恢复赴大陆出团的规画后,金门北碇海域又发生2名大陆渔民不幸溺亡案件,更使选举前后本已僵冷的两岸关系出现动态性的强摩擦。

如今,大陆方面明言否认台湾军方在民国81年依台湾自身法律划设公布的金门地区禁止、限制水域效力,并启动高调的金厦水域「警巡」作业。未来,两岸海巡海警在海域前沿执法范畴重叠,甚至偶生对峙、短兵相接的场景频率,恐都将陡然升高。这恐怕是两岸关系未出现结构性改善前,中短期内很能再「回得去」的海峡现况挪动。

面对这种情境,人们不禁要追问,若两岸无法重启对话,任由僵冷对抗局面继续走下去,台湾还有几项可用来反制的政策工具?以两岸资源规模对比而论,类似叫停旅行业者出团大陆的报复性作为,其内伤台湾之重,未必轻于对大陆之损。而金厦、马祖等前线海域紧张态势升高,对当地渔民和疫情后好不容易复苏的旅游业,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蔡、赖政权过渡交接之际,外界很难探清民进党内的新旧两班人马,对选后一系列两岸冲击的处理,各自有哪些政策话语权和实质影响力。然而,做为民意基础只有40%的新总统,再加上未能掌握立法院,赖清德在两岸关系上已提前开考的第一课,不应是出气甚或寻求报复,而应是控管和降温。

按照台湾惯习,在520前,候任的准总统多有一段学习之旅。赖清德若能善用机会,则可兼听社会此次不愿支持他的多数人群,都在关心什么、担忧什么。

这些请益活动,即使并非场场都是针对两岸政策而发,但若赖清德愿拜见某些在两岸互动领域举足轻重、深富与大陆互动经验,或在两岸社会皆具公信力的人士,聆听指教,并借机就一己的主张进行诠释或澄清,未必不能为和对岸勉强保留些许缓冲空间的互信储值。

固然,要让笃信台湾正站在全球「反威权前线」的赖清德,改口拥抱两岸一家亲、承认九二共识,可说几无可能。但即使赖政府和对岸「不亲」,他能不能容许珍视社会的某些领域,仍可与大陆社会维系善意和务实的纽带?在两岸高层的政治对立短期仍难冰消的现实下,至少要确保各领域的实务往来仍川流不息,以裨益突发事件的解决。

赖清德须记得,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是自己对选民和国际社会的承诺。政坛作风夙来自负的赖清德,此时欠缺的,不是急着展现不惮于对抗的意志,而是展现能悦纳、倾听、吸收各方经验的延展力和学习力。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