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政府三大委员会「未提食安政策」 学者吁应纳入:已成永续议题

▲台北医学大学今日举办「食品安全政策的未来发展:法规与监管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图/记者张乃文摄)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食品安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台北医学大学卫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指出,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并完善法规。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施纯光建议,在赖政府新设的三大任务型委员会中,应加入食品安全政策。卫福部次长林静仪提到,卫福部透过跨部会协调机制,确保食品安全政策和制度有效执行。

台北医学大学今(23)日举办「食品安全政策的未来发展:法规与监管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施纯光指出,赖政府新设的三大任务型委员会,包括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等,主轴「并未加入食安政策」。他认为,食品安全在永续、国安及健康的议题上都相当重要,因此建议三大委员会无论是主轴或细项都应纳入食品安全政策。

施纯光针对现行「食安五环」政策,提出目前政府偏重化学性危害的源头控管,也就是忽略了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性和物理性的源头控管。他提到,在加强查验、生产管理或加重违法责任上也有努力的目标。

卫福部林静仪说,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从农场到餐桌的过程,政府透过跨部会协调机制,整合行政院食品安全会报、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协调会报等平台,确保食品安全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执行。

▲专家认为,食安在永续、国安及健康的议题上都相当重要,建议应纳入三大委员会。(图/记者张乃文摄)

台北医学大学食品安全学系副教授廖凯威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因食物污染而罹患疾病,其中40%的食源性疾病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并有多达200多种疾病是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引起。

廖凯威列举,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化学污染」像是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等。另外,某些植物或海产中存在的「天然毒素」;还有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等。廖凯威说,除了食品,人体生物监测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建议台湾可采用跨领域专业人才协作模式,包括医师、营养师、食品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学家等,再搭配政府进行加强法规修订和人才培训、鼓励产学合作,以及强化公众教育等,以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