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厨余养猪引社会议论 学者:政府应拟定完整政策

学者建议,厨余如果要动物饲料化,就会倾向日本的集中回收蒸煮模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报资料照片)

近日国内查获多例越南肉制品验出非洲猪瘟阳性,厨余身为防疫的「最后防线」,农委会宣布9月起禁用厨余养猪一个月,该做法也引来不同的议论。学者表示,为达到有效防堵疫情,主管单位应尽最大努力把肉品输入的源头缩小,政府也应有完整的厨余政策,例如仿效日本集中回收蒸煮的方式,而非有疫情压力就禁止。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日邀请文化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罗玲玲、中兴大学动物科学系助理教授王建铠,说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下的现场防疫工作。

王建铠表示,疫区猪肉原料与制品,都是由边境走私进入台湾,目前的管理措施应着重如何阻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台湾养猪场,建议在边境管制上,应特别防堵自疫区输入或走私的猪肉制品、原料及加工品。

他说,境外输入若无法有效管理,境内管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主管单位应该要尽最大努力把输入源头缩小,运输管理也都要控制好,而国内要求厨余须以90度高温蒸煮1小时才可喂猪,如果中心温度达到90度是可以消灭病毒的,管理上有待主管单位和业者来合作,如果都能确实做到,就能相信厨余是安全的。

王建铠指出,厨余如果要做成动物饲料,就会倾向日本的集中回收蒸煮模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而非疫情压力一来就禁止使用厨余,外界也期待能有更好的风险评估。

罗玲玲表示,厨余是潜在的风险,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长达28天,所以政府禁止厨余养猪1个月,但1个月后是否会以防疫为由再次禁止厨余喂猪?已添购蒸煮设备的厨余养猪户该怎么办?完整的厨余政策政府应好好面对。

此外,工作人员进到养猪场内前,务必要彻底执行换衣、换鞋,进行消毒,猪场入口与各栋舍内的消毒水槽,定时更换,确实踩踏;运猪车须确实消毒,并避免来回不同的猪场等观念,更不要在猪场附近及场内吃猪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