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源把脉 要韩走进下水道

内政部长鸿源选前答应替高雄治水「把脉」,15日他率团队南下勘查68个易淹水点,提出各项初步看法。(林宏聪摄)

前内政部长李鸿源选前答应替高雄治水「把脉」,15日他率领团队南下勘查68个易淹水点,提出各项初步看法,韩国瑜称赞他是「现代大禹」,并接受李鸿源建议,将亲自走进下水道凸显清淤成果,「我跳了爱河之后,再去游下水道」。

2年时间 应可看到效果

韩国瑜15日上午与李鸿源、高市水利局长李戎威共同开记者会,李鸿源提出治水短、中、长期初步计划,他表示,7年之病需服3年之艾,建议水利局分级分类列出处理顺序,他请市民给新团队2年时间,应可逐步看到治水效果。

李鸿源提到,凡那比台风之后,他曾建议前市长陈菊盖滞洪池,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市府规画25座已做了15座,现在要盘点有没有设在对的位置,有没有标准作业程序,且另有10座要不要盖、盖在什么地方?滞洪池本身不贵,但土地价格很高。

成功治水 投资才会进来

他说,「海绵城市」共有11帖药,滞洪池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作法相对便宜,应考量高雄口袋里有多少钱,做出最佳化管理

例如将闲置公有土地、国军营舍稍微挖凹,平时当活动空间,汛期当小滞洪池,几乎不花钱

高市水利局长李戎威则指,高雄过去以10年重现期为标准,新北市则设计200年防洪标准,因此未来他会向中央争取,希望高雄不只有10年保护程度,而是考虑30年、50年,成功治水投资才会愿意进来。

另外,李鸿源透露下水道里垃圾五花八门,高雄号称1小时可处理70毫米降雨,已是很高标准,但淤积占约3成,他建议水利局快清淤,然后由韩市长亲自走进下水道,借由宣誓动作呼吁市民一起维护,别再把垃圾、烟蒂丢进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