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认同 明清小说不避男男恋

翻开明、清通俗文言小说,随处可见形形色色同性故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施晔就指出,其实从小说中不难看出古代对同性恋的看法,而不同阶段作品也传达了不同的人文信息

曾着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专书的施晔统计,仅就明清通俗小说来看,涉及同性恋现象的小说共有59本,其中又以写「男风」即男同性恋为主,占了93%,这些男风小说,既有艳情如《肉蒲团》、《浪史》,也有世情小说如《金瓶梅》、《醒世恒言》、《红楼梦》、《官场现形记》等,更有描写男风的专书如《龙阳逸史》、《品花宝鉴》等。

施晔分析指出,明清同性恋小说男风压倒女风原因,一是男同性恋现象泛滥而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次,由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在反禁欲主义为表征的思潮激荡下,当女色无法满足人们新鲜求刺激的欲望时,男风便应运而生。

虽然明清小说中同性恋性角色分配普遍有主从之别,为了淡化强烈的男性霸权色彩文人为男风小说制造了「始于色而终于情」的书写模式,使渔色行为上升为情感诉求,甚至罩上才子佳人式的华丽外衣,施晔指出如《弁而钗》、《品花宝鉴》便是翘楚

冯梦龙的《情史.万生》除了着眼于同性恋者情合而非欲合之外,更首次描写了寄居于传统婚姻模式下的同性婚姻,可说是李安《囍宴》的古代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到了《红楼梦》,更是在宝玉秦钟蒋玉菡的少年爱中,带有讴歌平等同性恋情的观念。施晔指出,从描写同性情色的丑化,到试图理解和平等互爱的同性恋审美,从古典小说中亦可见中国人对同志的人文思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