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明献 三年计划 助老牌企业转型

利明献接手东元董事长以来,推动三年计划,他提出「Sustainable Future, Power by TECO」的愿景。图/本报资料照片

更多《面对面》新闻请上工商时报官网

东元三年计划

利明献〈人物档案〉

东元电机〈公司档案〉

利明献接手东元董事长以来,推动三年计划,他提出「Sustainable Future, Power by TECO」的愿景,让企业发展同时,放入东元的power,要让东元从制造生产导向,转型为「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客户服务导向,锁定高毛利产品、高潜力市场,全力发展海外布局。

1956年出生的利明献,从金融业转战传统产业,跌破不少人眼镜,他接受本报专访,畅谈跨界转战领域的心路历程,与如何以过去在两岸金融业完整经历,以对经济景气的敏锐观察,一步一步推动和他同年出生、年近70的东元升级转型。以下为专访记要:

问:接任东元董事长三个多月来,看到东元的那些问题、有那些优势?在企业远景、业务策略布局上做了那些调整?

企业文化 改以客户为中心

答:以前在金融业,什么产业的客户都有,以前台湾电脑品牌客户毛利不到5%,而苹果毛利是40%~50%,在台湾投入品牌和代工没什么差别,传统制造业和代工业一样,被全球品牌压着打、毛利低。

东元业务范围兼有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特质,创立近70年,国际化程度很高,50几年前进入东南亚市场,30年前买下西屋进入美国市场,20几年前进入大陆市场,8年前买下义大利齿轮减速器公司,3、4年前业务也多元发展至新能源、离岸风电、参与台电电网计划。

在我看来,东元品牌值得信任,马达在台湾没有竞争者,到国外面临国际大厂竞争,企业文化则是以生产制造导向。

东元主要生意是B2B,不是B2C,销售通路大多依靠经销商、代理商或OEM,很少直接见到终端客户,或许因为过去生意很稳健、马达不容易坏,终端客户和设备制造商间没什么好联络,旧模式一路走来没什么大问题,但不管什么商业模式,都应该要拜访终端客户,了解客户在想什么、对产品有什么回馈。

因此,我带着同事去拜访客户,多去了解客户的想法、回馈;我和经理人开会时,要求同事报告业务简报第一页就放前十大客户的情况,不要讲太多订单增减的数字和原因、不要花时间在内部开会。后来主管们也发现这样的改变对生意很有帮助,得到客户端有用的资讯,不少客户都直接允诺要下订单。

因此,要东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就要从程序上倒过来想,组织、产品、设计、行销、服务,还欠缺了什么。

设下十年目标 再减碳50%

问:净零排碳已成全球显学,东元如何跟上商机?

答:在气候变迁、净零排碳趋势下,每个公司都有他的净零目标,东元自己本身已设下十年(2030年比2020年)再减碳50%的目标。

此外,东元产品销售重电,马达单价高、利润好,但是中低压马达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西门子马达甚至卖得比东元便宜,因此不只要和客户用数据和量化说明节能的效益,同时也在思考,能否有一个解决方案,包括从上游提供客户诊断咨询,如何节能、后续的设备,马达、维修、再循环等,形成一个大型完整的解决方案。东元可以往此方向发展,摆脱以往的生产制造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此外,过去东元比较讲独立作战,也会逐渐把机电系统、智慧能源、智慧生活三个事业群整合起来,并且加速垂直整合,如果现在技术及人才上有所不足,可以透过并购或投资,从中小企业及有技术的公司开始,走到更上游,才能做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不要觉得改革难 就不去做

问:推动老牌企业转型艰巨,如何领导团队达成任务?

答:我曾在花旗银行担任台湾区董事长,早期花旗是最赚钱的银行,可以做很多跨国级大客户,后来随着本土银行兴起,转战大陆广发银行,在大陆银行以台湾人身份担任总行行长,当时就是因为台湾没有刺激、没有挑战才过去。

来到东元后,常以此鼓励同事,「不要因为觉得难、而不去做」,我知道老牌企业推动改革很多困难,没办法一步到位,短时间内要做一些小型成功的案例,不能一次投太多资源,产品推出有了成效,从某个产品、某个地区,推动到更多的产品、地区,鼓励同事,让同事相信这个方案可以运作,不要因为觉得难、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这也是我期望建立东元的企业文化。

在机电产业上,我是个新人,不过已经有愈来愈多同事能认同共同的目标,我的责任就是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份子,东元在我的手上变得更稳健、更值得客户信任。

我比较市场派、自由派,做不好自然会有大股东、董事会检讨我的表现。而未来三年内可以观察,东元的成长与转型成功与否,是否来自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在三年任期里尽力而为。

问:东元转投资众多,未来如何调规划调整?土地资产如何利用活化?

答:东元转投资事业众多,「祖上」留下的资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可能有很多负债,这个部分一定要去处理。转投资事业和东元核心竞争力有关、有些关联性不高,都会划一个dead-line,如果未来没有太大竞争力的公司,要从管理上着手处理竞争力的问题,经营很久但没有起色要做个了结,看是并回来、切出去,或清算。另一个部分是土地资产,也会在任期内,积极评估如何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