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园与理想读本──隐地三月日记三则

图/邓博仁

(尔雅出版社提供)

读《电影一○○名人堂》,其中写到西班牙超现实导演布纽尔,说他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也是个无神论者,他一生都在用电影瞄准一些东西,譬如一切来自政府的压迫以及宗教迫害和伪善,不停地予以射击,也因此,从西班牙到巴黎,从美国到墨西哥,没有一处是他理想的家园。

这给了我许多感慨,禁不住要问: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理想的家园?

身为中国人,更是几乎一生都在迁徙。像我父母一辈年代的人,先是遇上满清和民国的改朝换代,民国成立,军阀割据,各有山头;接着是遭到日本帝国侵略,抗战八年,兵疲马困,整个国家元气大伤,家破人亡更是不计其数。一九○四年的日俄战争 荒唐的是竟然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抗战胜利,老百姓还来不及庆祝,另一场更大的国共内战展开了。百年近代中国,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战争和政争不断。斗争中的国家,老百姓怎么可能安居乐业?动荡不安的社会,民生当然凋敝。许多人过着一穷二白的生活,逃难变成生活的主奏,从前方逃到后方,从沦陷区逃到国统区,沿海几省的人更不停地向海外发展,南洋一带甚至更远的美国和欧洲,即使做奴工亦在所不惜,为的就是抵抗饥饿、寻找活路。

等到整个大陆江山变色,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到台湾,从一九四九(民国三十八)年至今,总算让民众过了一段太平岁月,但期间遇到中美断交和退出联合国,引起民心波动和惊慌,造成两次移民潮,有人移到美国,有人移到加拿大,甚至巴西、贝里斯岛……只为寻找一个理想家园。

九七年香港回归大陆,又造成香港居民的一阵不安,纷纷移民至加拿大和台湾,为的也是能过平安生活。

其实如果自己的国家国泰民安,谁要移民他国?所以移来移去,无非是国家不争气,外侮或内乱,战火处处,经济崩盘,盗贼四起,毫无治安可言,民众飘洋过海到别人的国家居住,为的不过是想选择一个理想家园而已!

到底怎么样的地方才是理想家园?答案至为简单,只要治安良好,经济安稳,能享受到一切行动和言论的自由,以及一个富有文化和艺术的创作环境,让人民看得见希望,这样的国家,就是人们理想的家园!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从部落演变成城邦,进而进步到组成一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建立可说都经过无数朝代的实验,从帝王专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到如今所谓的民主社会。但由于人性的贪婪,许多最初具有理想的领袖,一旦取得权力,腐化贪污尾随而至,难怪世界上大大小小有几百个国家,真正让民众百姓感到满意的理想家园,并不多见。国家常常变成一部收银机,只想到向人民收税。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国家,可能只有北欧一些小国。绝大多数的执政者,嘴上挂着人民,为的只是一张选票,可从来未把人民死活放在眼里。人民只要发出一些不同意见就被视为异议人士,甚至还要把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人驱逐出境!

国家是属于全国百姓的,而不只是属于那些把国家资源掏空的人!

三月一日(星期五,雨)栖身之地

〈理想家园〉是我二○○七年五月二十日开笔,写到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整整一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所写的「三少四壮」专栏中的一篇短文,隔了将近十七年,重读自己这篇随笔,内心仍然纠葛。

特别是近来台海两岸动荡不安,战争的阴影更让人心惶恐,于是禁不住又要问: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理想家园」?

时局到了今天,在我看来,比起十七年前更糟,如今的世界,一方面因气候变迁,引来的火烧森林,以及自然生态灾难;另方面科技领军的结果,表面上一切发明,对现代人生活带来便利,相对的,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人类上太空,电脑手机的发明,武器杀伤强度的更新,无人机的出现,电动车的风潮,以及机器人的大放光采,让人类全世界走透透,人们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却不肯脚踏实地从基层起步,都希望能过一步登天的生活,于是诈骗集团到处横行,黑帮和吸毒成为常态。一时之间,连像美国这种霸权国家,曾经美丽的旧金山,居然已成世界游民和街友之都,吸毒者躺卧街头,超商经常被抢,一副都市败象。其他纽约、洛杉矶,也是四处可见无家可归的街友,地铁周围充斥酒醉摇晃的流浪汉,更让游客触目惊心,匆匆闪过,再加上如今美国枪枝泛滥,不少人过着心惊胆颤的日子。

问许多人为何流落街头,百分之九十的美国人会告诉你,房价高得惊人,实在住不起。

连美国人都如此,其他国家也可想像,好不到哪里去。何况战争制造更多难民,向世界各处流窜,难民除了找不到栖身之地,还有很恐怖的饥饿问题要面对。

而世界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就是当今之世,普世价值早已改变,不再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管什么「有后」、「无后」?何况个人主义擡头,于是流行不婚不生不养,而老人因医药医术的进步,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但这又带来了「老人问题」︱失智与失能,「老年人口」制造的长照问题,反过来又变成了社会问题;当然,免不了「家庭问题」也增多了。

这些都是人类忽视了文化,趋功近利造成的现象。这也是,当经济发展到了极限,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好不容易加了一点点薪水,都被?通膨」吃掉了,更何况还有不断上升的失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谈何「理想家园」?一个人活在世上,能有一个「栖身之地」就要感谢老天了。

世界走到今天这般模样,首要负责的当然是美国,这个人们心目中的天堂国家,缺少早年开国时期的智慧领导人,以致总想分化别人的国家,分化到了后来自己也尝到了苦果。整个世界,如今像一盘走乱的棋盘,人类的未来是祸是福,端看能否出现智慧级的领袖人才,相互收起斗狠斗勇的狼性,坐上谈判桌,把世界带往和平理性之路。

也只有老天知道,人类的历史之路如何走下去?

三月七日(星期三,雨)理想的读本

因先勇兄《台北人》中的一篇小说被选入「一炉香文化公司」出版的《理想的读本》,作为出版人的我,也荣幸获得一本。

这册国文课本,就像书名《理想的读本》,十分适合高中学生甚或大专生研读,是一册有益身心的参考书,内容丰富,颇能让读者深入且周延地了解中华文化,对中文各种文体的语法和形式,也让人一览无遗。全书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展开,选了其中〈淝水之战〉一文;接着选了三首古典诗歌,以及《文心雕龙》五十篇中最末的一篇〈序志〉,用今天的说法,就是《文心雕龙》的序。

词选也选了三首,此外就是刘基的〈郁离子〉,李斯的〈谏逐客书〉,刘禹锡的〈陋室铭〉和陆西星的《封神演义》(节选)。

现代文学部分选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说〈冬夜〉,余光中散文《望乡的牧神》(节选),以及痖弦的诗〈如歌的行板〉,林泠的诗〈不系之舟〉。

此外还选了梭罗的《湖滨散记》(节选)和共读一本书,黛安.艾克曼的《感官之旅》,让读者也分享西方文学的神韵。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选了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对于清末民初文白夹杂的特殊文体,也能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堂奥。当然,编者会选这篇文章,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悲天悯人,血泪斑斑的绝笔书,是如此动人,如此深情,撰稿执笔人如此说:「〈与妻诀别书〉不只是一个人写给一个人的情书,更是一代人写给一代人的情书。」

《理想的读本》编辑撰述委员之一的林淑贞,是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她为林觉民写了详细的评述,她说:「林觉民出生于光绪十三年,也就是满清末年。此时正是西方帝国主义开展世界殖民,中国亦未能幸免于难,自中英鸦片战争签下丧权辱国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之后,开放五口通商口岸无异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政治、经济权利日益被强权国家攫夺。列强瓜分,中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强制霸占领地号称『租借』,美国占据威海卫,俄国占据旅顺、大连;德国占据胶州弯;法国占据广州湾,日本占据台湾等。」

光绪十三年,就是西元一八八七年,林觉民诞生于这一年,他和后来成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同年出生,蒋介石活到一九七五年,享寿八十九岁,但林觉民只活到一九一一年,仅得年二十四岁。

为何这么年轻就死了?

一八九八,戊戌年,光绪皇帝锐意变法,是谓「百日维新」,但因慈禧太后受旧党怂恿,复听政,囚光绪于瀛台,杀六君子;变法虽然失败,原先制定福州新制学校「蒙学堂」依旧开办,时年九岁的林觉民刚好赶上这个教育变革的浪潮,进入「蒙学堂」就读,开启不一样的眼界和思维。

林觉民接受新制教育,学得西方新知,也得知「清军入关等悲壮的历史事件」,民族意识因此深入少年林觉民脑海,更因从小喜爱阅读,连《法兰西革命史》,《波兰亡国史》均一一熟读,从小养成自己的爱国心,十五岁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十八岁与出身书香的陈意映结婚。

二十岁,大学毕业后,林觉民赴日入庆应义塾大学读哲学,后因缘认识革命家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林觉民先后往来于福建、香港、广州,筹策革命起义大业。

一九一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林觉民发起「广州革命」,不幸失败,与方声洞、林文、林尹民等人被捕。

「面对总督提问审讯,仍然慷慨陈词,义正词严,令官员们深惜如此良材,若不杀,必为革命党人所用,遂被处死弃市。革命志士从容就义,尸骨暴野,经党人潘达微挺身将遗骸七十二具移葬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

现在三月二十九日订为青年节,就是为了纪念这群壮烈牺牲的志士。

三月二十一日(星期四,晴)完成与未完成──《理想的读本》国文八册

当我看到《理想的读本》国文,觉得这真是一册适合高中甚至大学生参考阅读的好课本;后来有机会读到整套共八册的《理想的读本》,也觉得一本编得比一本更好,这确实是一套花了许多大学教授、讲师共同心血智慧编辑出来的书。但当我进一步细细研究几篇选入的现代白话小说、散文和诗创作的作品后,又觉得这套已经八册的「套书」,并未完成;如果根本只编一本,它反而是一件已「完成」的工作,因为如果只编一本,它是一种「范本的抽样」,等于做了「一件理想的工作」,能做到如此,已十分完美;可一旦大规模的编了八册,反而出现了「未完成」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呢?

我必须说,就白话文的选文来说,因为有太多「必选」之作,却未能「选入」的问题。

刚好我是一家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我主持的「尔雅」前后将近五十年,五十年中,确实出版了许多甚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家的作品,譬如王鼎钧、琦君、林海音、余秋雨、潘人木、张晓风、席慕蓉、爱亚、洪醒夫等数不完的作家。他们写的书,如《开放的人生》、《左心房漩涡》、《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城南旧事》、《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莲漪表妹》、《再生缘》、《我在》、《写给幸福》、《席慕蓉世纪诗选》、《爱亚极短篇》、《给年轻的你》、《黑面庆仔》、《田庄人》……如此王牌作家群,竟然在八册《理想的读本》中全军覆没。若非写《台北人》的白先勇,终于在《理想的读本》(国文)中出现,对于我,五十年从事出版事业,真的觉得交了白卷。

所以那么在乎,自己出版社出书的作者,范文有否进入像《理想的读本》这样重要的国文参考读本,这表示《理想的读本》编得成功,若能收入,是一项荣誉。

我想,编这套《理想的读本》的编辑委员,不是故意要忘记那么优秀作家写出来的散文,小说或诗,而是忽略了全面性的比率问题,似乎未能做全盘考量;或许再编八本,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至少都可以有一篇代表作选入。

趣味无争辩,仿佛到市场买菜,有人爱选番茄,有人选择菠菜。但既然是采购者,还有青椒、红萝卜……任何富有营养价值的均应一视同仁,以免遗珠之憾。(本文摘自《精灵圆舞曲》一书,尔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