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馨携手花旗基金会 培力特境青少年真实就业

花旗基金会11日与励馨基金会在线上共同发表「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计划3年成果。(图/花旗银行)

青少年阶段才要开始人生的美丽,励馨基金会陪伴弱势青少年、特殊处境少年能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花旗基金会协助下,引导青年透过各种职场见习、技能培力与职涯规划,累积正向的职场经验,11日由两个单位共同发表3年成果,并公布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胡中宜与励馨基金会合作进行的成效分析。

励馨基金会表示,辅导过程的第一步,要先与青少年建立关系,陪伴他们处理前端的创伤经验,稳定身心,并建立职场工作态度、认识劳动权益,促使青少年能稳定就业,或回到教育体系中继续学习,不能追逐即刻成效,接受就业服务的特境青少年中,有近3成能达到具备就业技能的阶段,更能看见青少年就业培力的价值。

胡中宜指出,当今社会普遍认为青少年尚处求学阶段,应以教育为主,存在不鼓励少年就业的文化;教育与劳动之选择,往往顾此失彼,未能针对在学中具特殊需求学生进行转衔合作。而特殊处境青少年在劳动市场的选择性不多、稳定度低,在进入劳动市场的前期即因学历条件被排除,若急着把这群徬徨的青少年推入职场,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他们离稳定就业的道路越来越远。

花旗(台湾)银行表示,花旗基金会自2016年展开「迈向成功之路Pathways to Progress」计划,协助弱势青年培养专业职能,建立自信突破就业困境,迄今已帮助超过1000名青年稳定就业。励馨基金会长期服务家内性侵、遭受性剥削的高关怀青少年,这群高关怀青少年的就业处境,更需要社会的关注,这也是花旗携手励馨推动此方案的初衷。

励馨基金会执行长王玥好表示,特殊处境青少年往往难以适用坊间的就业资源。例如职训课程除了有年龄等限制,还有出席率的要求,「但他们的生命充满变动,如果缺乏讨论和引导,很难让他真的找到适合的职种,有动力去稳定的参与职训。」学经历和资源的受限,也使他们在就业市场易遭边缘化,而落入高风险行业。

胡中宜认为,励馨的青少年就业培力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该计划的最大意义,并不是将眼光或关键成效指标(KPI)放在最后青少年就业触及人数有多少?多少人完成取得丙级技术士执照?或是他们自行创业率有多高,「关键是在于这些高关怀青年是否整理好过去的内在逆境经验,重建其生活经验,拥有自信心重新出发,并发展出进入劳动市场的成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