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谢厝外婆家与泉州师院的鸡腿

作者与谢天来摄于料罗谢氏宗祠。(作者提供)

拜读2021年8月31日《金门日报》副刊黄国龙先生大作〈谢厝的过往岁月〉,见到他畅谈金门前水头附近一个隐藏在碧绿山林中的小村庄,引发我许多联想,想到我外婆家也叫谢厝,并回忆起谢厝外婆家的鸡腿香。

家母姓谢,单名雪(1934-2003),娘家住彰化县鹿港镇东崎里谢厝巷,俗称谢厝。鹿港谢厝有我舅舅家,大阿姨也嫁在同村黄家。记得我小时候常和哥哥、妹妹陪妈妈回娘家,一年一度吃拜拜之外,更多的是从事农务方面的劳动。

其中一项劳动,是用两轮拖车「里阿卡」(rear-car),合力把姨丈家鸭寮的带粪稻草推回福兴乡番婆村老家的农田当堆肥。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老是选在冬天的晚上进行,害得我在忍受寒风之余,还常被沿途的鬼影幢幢吓得半死。幸好,有大阿姨慷慨分享的鸭蛋和表哥们给的木瓜、番石榴,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很快就忘了拖车上不好闻的气味。

印象中,最令我难忘的童年美味,应该就属当时谢厝外婆家的鸡腿了吧。我几度陪妈妈回娘家,舅妈杀鸡款待,眼睛失明的外婆都以她浓厚的鹿港腔(泉州腔)闽南话喊我的名字,摸到我的手之后把鸡腿递给我吃。

十年前(2011),我曾应邀至泉州师范学院开了一个闽南文化讲座,演讲中我随口提及自己来到泉州,很自然想到口操泉州腔的外婆以及外婆家的鸡腿……;不料两年后(2013年11月),我再度到泉州师院演讲,讲完之后,突然有位甫自泉师毕业的校友当场送给我二只大鸡腿,并附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陈主任:不好意思,我手艺不好,鸡腿卤焦了,所以只能请师傅代为制做。也许没有您所期望品尝到的外婆家的味道,但却有泉州人满满的热情与祝福哦!」

泉州师院毕业校友的小卡片。(作者提供)

八年前送我鸡腿的泉州姑娘,现在不知在哪里任教?我之后与黄科安教授联系时,多次重提这件往事,因为他是当时泉州师院的教务处处长,我得到的二只大鸡腿,有一只是请他帮忙吃掉的。

我想我十年前在泉州师院提到外婆与泉州的联想,并没有错。据舅舅说:「我谢姓从河洛迁赴泉州,我们的坟头写的是『晋邑』」、「阳宅写的是『宝树堂』、『宝树传芳』」。

至于舅家祖先从福建泉州晋江迁到台湾彰化鹿港,中间会不会经过金门呢?由于鹿港有很多金门移民,现在鹿港有座「金门馆」(原名「浯江馆」),主祀苏府王爷,其源头来自金门后浦昭德宫,而昭德宫则又源自于料罗湾畔的新头伍德宫。据黄国龙先生的文章指出,当初谢厝先民是从金门镇东(今料罗)移入的,那么鹿港谢厝与金门谢厝说不定会有关联。

今年(2021)10月10日,我特地请前水头「小陈故事」民宿主人陈成基先生陪我到谢厝参访,目前谢厝聚落已无谢姓人家;当天,我们又在谢天来伉俪的陪同下造访了料罗的谢氏宗祠,在宗祠内看得到「宝树堂」的匾额和「宝树传芳」的横联。不过,鹿港镇东崎里谢厝巷的谢姓人家是否与金门料罗、谢厝谢氏先民有直接渊源,仍待考证。

金门料罗谢氏宗祠宝树堂匾额。(作者提供)

那天离开料罗谢氏宗祠之后,我又思念起家母,想到善于裁缝的她不时帮人做衣服补贴家用,我小时候经常陪她到鹿港找布行「车布边」,在等候的时刻,她总是招待我在中山市场入口处吃龙山鱿鱼肉羹,而她自己却舍不得花钱多买一碗。

我好不容易在金门找到一家有卖肉羹的店,吃起来的感觉,就跟近半个世纪前鹿港谢厝外婆家的鸡腿与八年前泉州师院讲座的鸡腿一样,各有各的好味道!(陈益源/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

(本文来源:《金门日报》,原题〈谢厝外婆家的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