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讯遭质疑 专家:保密程度高

大陆16日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新华社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16日凌晨成功发射升空中国将得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讯。不过,有人质疑,一旦存在敌方任何形式的入侵行为,该系统最终也只能沦为摆设。大陆学者则认为,这些质疑也无法阻止发展量子通讯的战略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袁岚峰1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量子通讯正是在质疑中发展壮大的,但技术性质疑不能阻止发展量子通讯的战略方向。

报导指出,量子不可复制的特性,是量子通讯安全性的根本来源。窃听者如果想拦截量子讯号,就要对其进行测量,而这将破坏携带金钥资讯量子态,因此被发现。理论上,这种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的资讯传输方式,可保证资讯传输的绝对安全,这是唯一一种从物理上保证资讯安全的方式,和过去以计算复杂性基础传统密码通讯相比要高明得多。

不过也有人质疑,「看似无懈可击的量子通讯方式,实际上是以牺牲资讯稳定性代价的。」一旦存在敌方任何形式的入侵行为,不管是窃听、复制还是干扰,稳定的量子通讯都将无法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子通讯可说是只要有敌方存在就办不了事,而这样的系统,最终也只能沦为摆设」。

对此,袁岚峰表示,在量子通讯过程中,量子被测量时会发生状态的突变,通讯双方一旦发现状态有变就会停止通讯,因此,窃听确实会阻挠通讯。但这并不等于说量子通讯没有用。

他指出,这种敌对的阻挠是一次性的;其次,跟安全但可能被阻挠的量子通讯比较的物件,应该是畅通但可能泄密的传统通讯。与通讯被阻断相比,泄密更不可取。尤其是在安全性因素压倒一切的特殊需求中,量子通讯的地位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