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曾遇校园暴力,牙刷被扔小便池:如果爸爸不出面,我会一直忍下去

前几天,微博话题#全世界每3个学生就有一个曾遭欺凌#冲上热搜。

刚看到这个数字,我很吃惊:不至于吧!细想一下,自己年幼时也没少受欺负,只不过时间过去了太久,多少有些淡忘了。

再看娱乐圈里,明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忍回望的经历迪丽热巴曾在采访中透露时候同学推下水沟,不敢反抗,还因为长得好看被骂狐狸精

马思纯在给粉丝的一封回信中,自曝中学六年的时间里,一个女孩无端地讨厌她,有一次竟然在她喝下一半的可乐瓶里加入粉笔灰、抹布水、拖把水,得意洋洋地看着她喝下。

萧敬腾在节目中说自己年少时找不到方向做了错事,曾是校园霸凌施暴者,有段时间每天都要攻击一个同学,有一天把对方打到昏迷不醒,结果被告上法庭。

我们身边不乏沉默的受害者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少年的你》讲述的都是校园暴力和霸凌学校本该是寻梦的地方,可常常变成恃强凌弱的修罗场

11月12日,一段广西小学生被欺凌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四个男孩子轮流对一名男生踢踹抽打,男生最初被打倒在地,跪地无助哭泣,欺凌者不依不挠,还将鞭炮点燃,塞进他的兜里。

广西小学生被霸凌1112(来源:本站体育)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校园霸凌,相当于每3名学生中就有一1个人被欺负过。

我们国家的情况同样严重。世界卫生组织GSHS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9%的学生曾在受访前的30天内受到欺凌。

暴力殴打、虐待以及肢体冲突,这只是大部分人理解中的校园霸凌,但校园霸凌远不止此,辱骂、羞辱间接威胁性谈话、诽谤孤立、传播流言等软性方式,也都属于霸凌。

**********

魔幻的是,导致霸凌事件发生的,通常都不是什么多大的事儿,简单的一个“看你不顺眼”,就可以成为欺负你的理由。

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中,当施暴者被问到为什么只欺负这个孩子时,他们说:“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霸凌的原因从来都是微不足道,可一旦开始,就会朝着极端的方向奔去。

飞人刘翔上初中时,也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被霸凌经历。

刘翔在自传中写到,市少年体校有很严重的“大欺小”现象。刚进入少体时,自己年纪最小,很快就沦为被欺负的对象。

比他年纪大的室友每次训练回来,就会叫一声:“来,给我放松放松!”他们几个年纪小的就得上前,帮他按肩的按肩,捶腿的捶腿,像佣人一样。

后来,刘翔又因为成绩冒尖,不爱和别人一起玩,成为众矢之的。大家都以拿他开涮为乐。有人会扎破他的自行车轮胎,有人会在他被子上浇水,更有甚者把他的牙刷浸到小便池里……

刘翔都一一忍了下来,直到矛盾继续升级:宿舍里新来的年纪小的也欺负到了他的头上——私藏他的钥匙。刘翔忍无可忍,一拳砸到室友的鼻梁上,才拿回钥匙。

室友不肯罢休,叫来柔道队里的一个“大块头”出气。双方约在男厕所“决战”,刘翔的条件是一对一,他和“大块头”单挑,旁人不许插手。

这一架,刘翔打赢了,但被彻底孤立了。冷暴力让他更难受。回到家中,父母一眼就看出他有心事,一番疏导后总免不了讲一番道理,建议他通过种种方式与队友缓和关系。

刘翔渐渐发现,父母的方法根本无法奏效,他和同龄人之间的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他想要毫不反抗地在市少体待下去,听凭命运拉扯的时候,父亲不忍看着儿子整日郁郁寡欢,决定帮他转学

如果没有父亲的这个决定,可能也就没有了后面“亚洲飞人”的故事。小刘翔的人生,很可能就被改写了——因为他还会继续忍下去。

刘翔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给他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讲究中庸之道,讲究谦让隐忍——一如我们大多数人在幼年接受的熏陶:别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忍着!

而对霸凌的忍受,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忍受过校园暴力的孩子,心里都会有难以磨灭的伤口,持续性的校园暴力带给受害者的更是碾压性绝望。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总是给人文质彬彬的印象,你很难想象,他曾因为小时候被欺负,极度厌烦孩子,决定一辈子不会生小孩

霸凌并不是一对一的行为,它是要放在集体生活中去考量的。当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对另一个人施暴时,集体中的气氛是十分诡异的。在压抑的氛围里,受害者会自觉低人一等。

而“不受欢迎”、“好欺负”这样的标签一旦被贴在身上,很难从别人的目光里拿掉,也很难从受害者的心里拿掉。

中学时期,我也曾被室友欺负,她们捏造谣言,四处散播我的恶名,关系闹僵后,班主任出面,安排我换到了另外一个宿舍。

和新室友相处一年,某天夜话的时候她们告诉我:刚搬进这个宿舍的时候,她们都觉得我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搬来以后她们一直不认可我,有意离我远一点儿,直到后来发现我是“正常”的,才愿意了解我,和我做朋友

那一年我过得异常艰辛——重建自信,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

**********

当遭遇霸凌,父母是孩子唯一可以真心求助的人。做父母的过程,本就是一路跌跌撞撞给孩子寻找出路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当年我在学校受了欺负,也曾打电话向母亲哭诉,换回的都是:“你太敏感,同学可能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这都当真,还怎么和大家搞好关系?”

电影《少年的你》,女主陈念作为嫌疑犯在审讯室被女警察质问:“为什么不去求助?”陈念用带着嘶哑的声音回答:“向谁求助,能向谁求助?”

每一个旁观者,都是秉持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逻辑,在审视受害者,包括受害者的父母。这个逻辑之下,老师会无视你,同学会苛责你,父母也会挑剔你身上的毛病,认为肯定不全是同学的错。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能得到的援助几乎为零。

刘翔是不幸的,如果父母能早一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早一天出面解决,也轮不到年纪小的骑到他头上;

刘翔又是幸运的,不是每一个被施暴者,都能像他一样等到父母觉醒的那一天。要知道,在霸凌中被杀或自杀的孩子并不是个例

而现实是,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日常沟通都有障碍,遇到校园暴力,孩子就更不敢开口了。

如果说校园里的是霸凌,那么父母的无视和冷漠才是更大的凌迟。

更多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告诉家长后,父母的回应是:

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

同学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有什么好哭的?

那你为什么要惹他呢?自己惹出来的麻烦自己解决。

有人说:压死霸凌受害者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深以为然。

更可悲的是:最亲近的人,是最沉重的那根。

活下来的人,一生都想问一句:为什么欺负我?

选择死去的人,最后一刻可能也会问一句:为什么不救救我?

法国心理学家丽兹·巴多里在其著作《安抚孩子的艺术》一书中指出:

有些孩子欺负别人时,并非完全为了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仅仅是想知道,被欺负的孩子底线在哪里。当内心完全被击垮,父母、朋友,就是最后可依靠的底线。

所以,如果某天突然发现孩子回家后状态不对,甚至露出哪怕一丝求助的眼神,希望你不要吝啬多问一嘴,更不要选择冷漠、嘲讽、或者和稀泥

哪怕只是说一句:别怕,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