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封城重创经济 专家:产业外移是短期冲击 红色供应链优势仍在

中国的防疫政策重创境内各产业的产能及供货,也打击投资及消费信心,可能阻碍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复苏。图为上海疫情封控措施。(图/路透)

北京坚持封锁清零,但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正在扩大。中国官方4月的数据显示,除了零售额和工业生产双双衰退外,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部分供应链的断链危机也正在升高。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防疫政策重创境内各产业的产能及供货,也打击投资及消费信心,更可能阻碍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复苏。

《美国之音》指出,中国封城防疫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还可能引发供应链长期断链。上海4月汽车销售史无前例挂零,封城一个半月下来损失销售额恐接近上千亿人民币。北京的商业顾问公司Sino Auto Insights董事总经理李图受访时表示,中国汽车业因各地停工、缺工和缺料,正面临冲击更大的供应链断链危机。

报导说,除了汽车制造业,中国其他产业的供应链也因防疫管控措施而遭受冲击。其中以在全球笔记型电脑市占率逾8成的台湾「电子五哥」──广达、仁宝、纬创 、英业达及和硕,都以中国为主要的代工基地,但受到封城停工冲击,各公司近期公布的4月营收均呈高达2位数的衰退。

台湾工业总会大陆组组长黄健群表示,大陆清零政策对电子业的冲击在未来2季恐逐步扩大,人员流动限制及工时难以规划是目前生产线面临的最大困境。台湾经济学家吴嘉隆则表示,多数大陆厂商产能、营收下滑,反映封城对生产和出货的短期冲击,但各企业也只能停产断供,别无他策。

报导指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4月的消费零售额年减11.1%、工业生产年减2.9%、服务业生产指数也下降6.1%,而当月的全国城镇失业率则攀升至6.1%,都是2年来最糟的情况。吴嘉隆认为,中国经济因俄乌战争面临下行压力,现在加上封城引发的生产和就业困境,中国经济前景恐笼罩在消费信心、投资信心、银行信心、资产通货紧缩等4大恶性循环的乌云中。

在大陆的外资也面临同样困境,欧盟商会和美国商会5月初公布的调查显示,分别有23%的欧商与52%的美商已转移或减少在中国投资。不过,香港的经济学家认为,国供应链处于转型阶段,清零或生产线外移应只是短期冲击,长远来看,「红色供应链」对部分产业仍具优势。

岭南大学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何泺生表示,劳工密集产业会往东南亚与其他工资比较低的地方移动,但是中国的物流、基建还有制造业供应链比较完备,仍可吸引高增值的制造业。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马洛 (Nick Marro)也同意说,跨国企业短期内还不至撤离中国,但会同步扩大对东南亚供应链的布局。预计中共要到秋天的20大后才会放弃清零,明年才会逐步放宽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