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教授: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外部不确定性 采取审慎政策
图为民众在山西太原一家房地产售楼部看房。(图/中新社)
尽管过去三年来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但中国政府仍对是否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表现迟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更加审慎的政策。因为,鉴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此类风险对社会和政治稳定构成的威胁是难以容忍的。
张军近日在美国非营利组织「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撰文,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文译本,他认为,虽然中国领导人肯定意识到当前的经济放缓,但他们要么可能估算到救市的风险比不作为的风险更严重,要么他们对中国国内经济抵御全球经济衰退的能力更有信心,相信经济会依靠自身力量尽快复苏。
无论如何,张军指出,中国似乎已选择不再采取进一步行动。事实上,中国目前在新增任何经济干预措施方面都面临着巨大障碍。毕竟,大量债务的积累,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积累,使中国的回旋余地十分有限。此外,至少自2018年以来,外部环境变得对中国越来越不利。其结果是,中国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采取了越来越谨慎的方式。
张军认为,中国放弃激进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就是因为领导层认识到几年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已达到临界点所带来的威胁。鉴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此类风险对社会和政治稳定构成的威胁是难以容忍的。
他说,事实上,中国的去风险政策可能有效地防止了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但新冠疫情及相关封控政策的冲击阻碍了经济再平衡和反弹的能力,导致进一步的需求减少。
张军强调,让总需求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准,是加快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为此,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尤其是考虑到去风险化政策已经实施了这么长久。虽然这会让政策制定者面临一个微妙的平衡术问题,但经济长期下滑的风险在日益增加,势必加强了政策制定者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案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需要。
然而,张军表示,中国在重新平衡经济方面仍可大有作为。通过致力于进行结构性改革、消除准入壁垒、开放目前尚不面对外部竞争的行业(如教育、培训、咨询和医疗保健等),中国可以为私营部门创造大量市场机会,并朝着实现长期经济稳定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