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广仲、蔡振南对呛戏爆红 他抓3细节「毛毛的」!

记者杨奇/综合报导

卢广仲在《花甲男孩大人饰演花甲一角,首挑大梁表现被推爆,其中还有一场和「父亲」蔡振南争吵戏,3分钟33秒一镜到底超厉害,2人精彩表现在台爆红。不过粉丝专页台湾狂噪之声」6日发表想法,挑出3个细节分析,认为剧里场景并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乡村」,比较像是一格格的「乡村风景明信片」。

「台湾狂噪之声」提出3点,一是蔡振南饰演的是父亲的角色,且和卢广仲谈论的是在家中都不太愿意摊开来说的「同性恋」话题,却能在村庄聚落里大声说,「至少他(蔡振南)讲到『同性恋』、『搞gay』的时候,也应该要小声一点、回避一点,看看旁边有没有人再讲。」

▲卢广仲、蔡振南互呛戏码爆红。(图/好风光提供)

二是这个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随着蔡振南和卢广仲一路走,像是绕了这个村庄一圈了,但「镜头冷清的乡村景象没半个人影,连唯一出现的邻居阿嬷都只是一个静止的角色」,且阿嬷看起来完全不把这对父子当邻居,「整个村庄死气沉沉,现在是怎样,全村死光了吗?」

▲「台湾狂噪之声」发表对《花甲男孩转大人》对呛戏码的想法。(图/翻摄自「台湾狂噪之声」脸书

三则是整个场景缺少「流动感」和父子说话的私人空间,台湾狂噪之声建议可以在蔡振南、卢广仲走动的过程中,经过一间庙抑或会有老人泡茶聊天的大树下,「后面的村民只看得到,他们所熟识的、村子里的乩童和他儿子在吵架,但在讲什么却听不清楚,只好在后面小声讨论着。」如此一来就能创造出,虽然是在公共场景,却有「私密空间」的状态。

▲卢广仲首挑大梁,演技多受好评。(图/资料照/台视提供)

对此,有网友表示赞同:「我也是一边看、一边想说,这鬼村吗?还怎样,都没人出来看热闹。」台湾狂噪之声笑回:「突然觉得毛毛的~」。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见解:「其实乡村也分很多人口等级,有的乡村真的白天人非常少,尤其走在这种小路真的可能只会遇见小猫两三只,看不见人,年轻人都出外县市较多,就算有小孩也要上学」。

▲《花甲》剧中出现许多乡村居家场景。(图/好风光提供)

至于在大庭广众下吵架,该网友坦言一冲动起来,根本不会顾虑有无人在听,若不是太夸张的状况,邻居大多时候也不会特地出面干涉,「可能躲在屋子偷听在吵啥」,虽然整部剧可能有些小细节被忽略,但瑕不掩瑜,「以这类型戏剧来说算是很道地的呈现了。」

【台湾狂噪之声脸书全文

【所以蔡振南和卢广仲到底是走在一个什么鬼地方「乡村」?】

最近看完这支短片,我有些想法想说说。

并不是镜头拍的场景都在台湾乡村中,就真的等于拍了一个「乡村」。我们可能必须有一个概念,即意识到这是在拍一个「乡村风景画」,就像你拿到一张「乡村风景明信片」那样,必得透过明信片上的照片或图片来想像「乡村」长什么样。

明信片上的图片是一种「再制」,它告诉你「乡村」应该长什么样子,你接收到什么样的「乡村」,端视图片传达给你什么样的讯息。影片也是,而且大众传播的影像更是一种夹带大量既有观看视角与文化习惯产生的「凝视」,也就是你以为你在看一个「乡村」,但其实是你的眼睛上被人安上了一个万花筒,透过万花筒,你看到了一个七彩缤纷的世界,而你以为这就是「乡村」的景象了。

蔡振南与卢广仲饰演的这对父子,走过了一个村落道路,而且都是偏狭长型的道路或是防火巷,或许是想透过这些场景,带出他们是在讲两个人之间的私事的感觉

大家没有发现一些地方很奇怪吗?第一,蔡跟卢在讨论的事情,私密度有点高,而且还涉及作为父亲的蔡振南不太愿意讲出口的「同性恋」,这种事情既然都不愿意在家人面前讲了,有办法在村庄中这样边走边大声讲吗?大部分村庄都是一个相对紧密的生活圈,有时光在屋子里听声音,就知道是隔壁福伯仔或顶庄美珠姨,他们这样讲话,不就是在昭告整个村子「我有一个同性恋儿子」吗?这样做似乎并不太符合蔡振南这个角色的设定,至少他讲到「同性恋」、「搞gay」的时候,也应该要小声一点、回避一点,看看旁边有没有人再讲。

第二,这个一镜到底的镜头,看起来相当「开放」,但其实却异常地封闭。一镜到底这种拍摄方式,易于让观众将这个村庄想像为一个「整体」,却也让观众感受到这个村庄空间的「封闭感」。这让人想到毕赣《路边野餐》中那个长达四十分钟的一镜到底镜头,也是拍摄一个村庄中的日常生活,但毕赣却让我们感到一个村庄的「宽阔感」和「完整感」,为什么呢?因为毕赣知道以一镜到底方式拍摄一个小地方,不管他拍多久,有头有尾的一镜到底都会让人感到「封闭」,所以他在电影中设计了相当多桥段,企图混淆观众的方向感,还让车子带着镜头直线移动了不短距离,就是为了突破这个「封闭感」,并透过一镜到底的「完整感」,带出小村庄的「流动性」与「丰富感」──这些,都是镜头可以带给观众的东西。

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像是绕了村子一圈的镜头,冷清的乡村景象没半个人影,连唯一出现的邻居阿嬷都只是一个静止的角色,也没安排她骑车离开镜头的框框(而且阿嬷的冷漠反应,让人实在难以相信他们也是住在村里的一家人,如果认识的话,应该表现得更好奇,甚至有种看好戏的心态),因而整个村庄死气沉沉,现在是怎样,全村都死光了吗?加上总是让两位演员进入人家家里的「埕」,以客厅剧的正面平视视角拍他们的对话,一直拍演员正面的方式也减弱了视角的丰富度,虽然后面有拍到他们的背部,让视角丰富一些,但比例上已经差太多了。视觉角度的疲乏,以及一镜到底带来的「封闭感」,都让这个镜头少了很多本来可以呈现得更好的活泼的乡村流动感,我想这应该不是制作团队想表达的初衷吧。

第三,如果要表现乡村的流动感,以及讲私己话该有的空间,该怎么做呢?一个村庄中讯息交流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通常都是庙埕,或者位于村中心的大树下,会有一群老人坐在那边泡茶聊天下棋。如果这个镜头安排得聪明一点的话,应该让两位演员走到背景是老人泡茶聊天的地方,在众目睽睽之下隔着距离讲他们自己的事,让观众意识到,后面的村民只看得到他们所熟识的村子里的乩童和他儿子在吵架,但在讲什么却听不清楚,只好在后面小声讨论着。这样就同时建构了村庄中的讯息流动感,以及父子两人非得出来吵架,并在大众面前建立了「私密空间」,一举两得。这种镜头我就有在八大的《第一剧场》中看过。

但他们不是,演员有多次走进别人民宅后面的埕中间,并且如截图那样让镜头抓一个中景,并大声嚷嚷着其实角色设定上不太可能在公众场合讲的事情。要知道村民的生活领域虽然明显比城市人大许多,但毕竟还是有私人空间的,你们这样随便进出这么多民宅空间,旁若无人地讲着话,还不怕屋内有人被人乱传消息,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归根究柢,这段台词终究是写给父子俩在家里的私人空间中讨论的,而不是在村子里到处走来走去自己当「放送头」告诉全村「我儿子是同性恋」用的。有人会说这拍出了乡村的感觉,但我不知道为何看完却有奇怪的窒息感,仔细想来归结为上面的三点,就是因为这个一镜到底镜头所呈现的事情,并不是这么符合观众期待的有关「乡村」的想像。

就我在彰化乡下老家的经验,这种房舍盖得很紧密的小村落,因为居民已经不多了,只剩一些老农民,所以相当安静,有任何人车进入自家的埕内,在屋内一定会听到声音;更何况是一对父子在大声「相嚷」的声音,必定会引出在屋内看电视或睡午觉的老人出来围观,甚至会插话或劝架。如果这是要呈现乡村的人文景致的话,是不是可以再想想呢?

不过这篇文章的重点,还是在于由于操掌镜头的制作团队并没有透过镜头好好「说故事」,因而拍出了一个传达资讯相当混乱的「乡村风景明信片」,并无法表现台湾乡村的精神,也错失了一个能让观众认识台湾乡村的机会。

【网友回应全文】

分享一些想法;因为自已就住在乡下地方,其实乡村也分很多人口等级,有的乡村真的白天人非常少,尤其走在这种小路真的可能只会遇见小猫两三只,看不见人,年轻人都出外县市较多,就算有小孩也要上学,这种场景在某些地方是有可能的,其实也算符合某些乡下的场景啦…

关于吵架这种事,我老家就是三合院,通常真的要吵起来一冲动没在管邻居的,还是很大声,也不会顾虑有没有人在听了啦…如果不是太夸张邻居通很多时候也不会去来干涉~可能躲在屋子偷听在吵啥…哈哈,所以就我看来也算合理

其实戏剧呈现每个导演的想法不同,也或许是导演刻意不安排太多所谓村民的表现因素入镜要观众专心看他们吵什么;总归来说我自已看来,这段父子吵架的「一气呵成」和单纯的重点的确很成功的让观众聚焦在他们的对话互动,这可能才是导演想要观众接收的讯息,也是这段精采的地方。关于乡下的氛围在我看来这部很多地方真的都有打中我小时候乡下的记忆 以这类型的戏剧来说算是很道地的呈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