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人有1人陷行动力危机!医揪3大NG行为
每3人有1人陷行动力危机!医揪3大NG行为,什么时候该补充乳清蛋白?(示意图/Shutterstock)
数据显示,台湾每3人就有1人有「行动力」隐形危机,和骨质密度过低、关节不适(包括膝盖、软骨、韧带等)、肌肉量过少有密切关系。而国人3大错误观念或习惯:滥用酸痛贴布和护膝护腰、减少肉类和奶类摄取、只做有氧运动,恐加速行动力危机的到来。
说到行动力危机,你会想到什么?是骨质疏松、关节退化、还是肌少症?其实,三者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都有可能让人行动不良。
过去相关统计显示,国人膝关节退化、5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及65岁以上肌少症的人口,总计约720万人,这些问题所带来潜在「行动力不良」的盛行率估计占总人口3成以上,老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大幅提高。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荣邦指出,骨质密度低、行动不灵活、肌肉量下降,这些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为单一问题讨论,但近年来,国际趋势建议行动力应该被视为综合性的评估,包括骨质密度、肌肉质量、平衡感、体脂肪量等。
陈荣邦医师解释,这是因为骨骼、环节(膝盖、软骨、韧带等)和肌肉量会相互影响,研究发现,肌肉质量可以预测骨质密度,尤其在停经后的妇女身上更显著。
此外,停经后女性受到荷尔蒙影响,约每3人就有1人有骨密度低的困扰;其他像是不爱晒太阳、不运动、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吸收力不佳、家族史、60岁以上男性,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或骨质减少。
●3大NG行为 加速行动力危机提前报到
虽然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会逐步下降,但陈荣邦指出,常见3大NG行为也会导致钙质和蛋白质摄取不足,流失大量肌肉,可能让人提前进入行动力危机。
如果酸痛是老化引起,使用贴布或护膝、护腰这些辅助产品,反而没有机会训练肌肉产生肌力,无法阻止肌肉流失。(示意图/Shutterstock)
→NG1/莫名酸痛,只想用贴布、护膝、护腰解决:
迈入中年,是身体出现酸痛、疲劳和无力感的开端,开始打不开瓶盖、脚步沉重、步伐也逐渐变慢等,可是,多数人只认为是工作太累或身体正常老化,简单用贴布、护膝或护腰就想解决。
不过,陈荣邦提醒,这些产品只能短暂减轻疼痛,没有机会训练肌肉产生肌力,无法阻止肌肉流失,比较好的方式是做合适的运动,或在教练、医师指导下进行复健。建议如果身体长期酸痛、无力,排除其他疾病后,应考虑是否为肌肉量、骨骼支撑或环节机能降低的问题。
→NG2/饮食宜清淡,肉类、奶类少吃:
随着基础代谢率减缓,中老年人确实应该减少热量摄取,但蛋白质反而应该增加,而乳品中的乳清蛋白能提供肌肉重要的氨基酸来源,更有助于肌肉生长。
→NG3/只要散步、遛狗、骑脚踏车,就能训练行动力:
年过50后,不少人担心受伤又不能不动,会减少运动频率和锻练强度,像是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尔骑脚踏车、爬山,当作训练行动力。
然而,陈荣邦说,这类有氧运动主要在于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础代谢率,对于提升肌肉量的帮助不大,建议还是要搭配肌力训练,增加肌肉量和骨头的承受力。
营养师表示,只要三餐都有摄取豆制品、肉、鱼等,点心也有补充蛋奶,蛋白质摄取量就已足够,不一定需要额外补充乳清蛋白产品。(示意图/Shutterstock)
●运动后、肌少症、素食者 可考虑补充浓缩乳清蛋白产品
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家庭医学部主任黄骏丰医师表示,预防陷入行动力危机,最好从「提升蛋白质摄取」和「有氧运动搭配肌力训练」做起。
黄骏丰指出,熟龄族根据体重,建议每日每公斤摄取1.2克蛋白质,现在市面上有浓缩乳清蛋白粉,也有添加含浓缩乳清蛋白的乳品,不只适合运动后补充,有肌少症的老人家也可适时补充,有助于肌肉重建。
因为牛奶中的乳清蛋白相当类似于人体内的白蛋白结构,尤其经过萃取,相较于一般肉类虽然也有丰富蛋白质,但也有很多纤维质,蛋白质不容易吸收,而萃取过后的乳清蛋白,对于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质成分吸收力就会更好。
晨光健康营养专科咨询中心院长赵函颖也指出,蛋白质还要看生物价(BV值),也就是生物利用率、人体吸收率。以常见的蛋白质食物来看:鸡蛋BV可达94,牛奶82、鱼肉81、牛肉73、黄豆66。
不过,只要肠胃吸收功能正常,赵函颖认为,即使食物的蛋白质生物价只有70,只要每一餐都有摄取豆制品、肉、鱼等,三餐之外的点心也有补充蛋奶,其实蛋白质摄取量就已足够。但如果是素食者,蛋白质来源选择较少,或者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的人,就可以考虑在饮食中额外添加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补充品。
此外,还要注意,慢性肾衰竭的病人蛋白质摄取应限量,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取0.8公克,若想饮用添加浓缩乳清蛋白的乳品,建议要咨询营养师,避免过量。
尤其55岁后的中年人,可能开始出现慢性肾衰竭却不自知,还有糖尿病患也容易引起慢性肾衰竭,补充蛋白质更应适量,赵函颖说。
●有氧运动+肌力训练 公园运动器材就能提升肌耐力
「体能是行动力的关键,」陈荣邦强调,熟龄族除了有氧运动之外,一定要搭配肌力训练,强化肌肉,才能减少体力、骨骼、环节的负担。
黄骏丰建议,每周2~3次肌力训练,每次1~1.5小时,如提重物爬楼梯、跳绳、弹力带或弹力球,也可以做伏地挺身、仰卧起坐、深蹲等,还有公园的运动器材,像是上肢牵引器、漫步机、扭腰器,都能提升肌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