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中政策与大陆一中原则的博弈

(图/美联社)

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前夕,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不愿证实,但强调她有权访台,认为北京不应借机升高情势。柯比并且警告中共恐做出军事挑衅作为。柯比的说法透露今年4月裴洛西拟议访台以来,中美进行「预防性外交」过程中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拜习通话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部分。

外界评论大都认为,拜登无力也无意改变裴洛西的访台决定。「无力」是因为受到美国政治氛围和他本人政治实力的制约;「无意」是他认为访台如顺利成行,对民主党期中选举有利,也可提振他国内低迷的民意支持度。无论基于上述何种判断,我认为北京对于裴洛西访台,事先已做好心理和行动的准备。

拜登关心的只是避免中美兵戎相向,或许这是他和习近平通话中获得的「保证」。中共虽然从未放弃对台用武的主张,但从「威胁使用武力」、「使用武力威胁」到「使用武力」,中间还有一段过程。拜登政府研判习在中共二十大前,不会对台轻启战端,所以对裴洛西访台,没有采取军事反制行动,「雷根号」航母甚至随裴洛西结束访台后离去。

根据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的经验,中美似乎在这场战略博弈中,进行的仍是「战争边缘游戏」。在柯林顿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的谢淑丽曾在其专书中透露,柯林顿在1996年3月台海危机升高时,派遣两支航母战斗群到台湾附近,但并没有进入台湾海峡。柯林顿的目的只是表达捍卫台湾的决心,因此看着中共继续在福建沿海举行军演。

就我所知,当时柯林顿政府不知道李登辉总统和对岸有「密使」往来,故非常关切我方是否会采过激反应,让危机一发不可收拾。李登辉成竹在胸,不向美方透露他心中的「18套剧本」。

两岸目前没有沟通管道,蔡政府依赖美国传递讯息,研判对岸的意图。美国虽在两岸扮演「裁判兼球员」的角色,但为避免「公亲变事主」,不断对台湾下指导棋。因此,除非获得华府的授意,台湾对于裴洛西的来访,不可能有任何主动的作为。

裴洛西访台让习近平失去「面子」,但却提供中共找到「里子」的机会,这应是拜登政府始料未及之处。

首先,中共从「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挑战美国的「一中政策」,让中共的「一中原则」,透过实践成为既成事实。中共的「一中原则」是由下列的三段论组成:一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合法政府」;三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与中共有邦交关系,故美国的「一中政策」承认前两点,但拒绝接受第三点。

其次,中共刻意避开与美国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以军演锁台并使之常态化,让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介入「师出无名」。同时,中共对台湾实施经济制裁,也让美国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无力提供台湾所需的经济补偿。

最后,中共认为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习近平目前的举动,是在片面改变美国长久以来想要维持两岸「和而不统,分而不独」的现状。习近平仍强调两岸的和平发展,但在他「打扫干净屋子」后,其对台政策势将出现从「反独」到「促统」的战略转移。裴洛西的访台只有强化习「促统」的急迫感。

裴洛西离台留下的摊子,将由台湾概括承受,但收拾残局还是要靠美国。因此,裴洛西访台除了增加台湾的国际能见度外,试问台湾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这是裴洛西留给台湾人民的一份答卷。(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